一早。接到弟弟的电话:说是母亲清晨来电话,说她让我们回去,接她回老宅。
听弟弟娓娓道来事情的缘由时,我有点吃惊。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0207/165d10230108b879.jpg)
与弟弟通话后,我稍作考虑,立马再次给住在“长城医院”、护理弟媳的弟弟打去电话,说:我决定了,下午你和我回老家,把居住在大哥家的父母接回老宅居住。
你做好准备,我中午十二点后,开车接上你二嫂,再到长城医院,让二嫂暂时照顾'郑秀”你与我一同回去,把父亲送回老宅。
起因是:母亲来电话说,嫂子与她儿媳妇吵嘴,吵得很厉害。她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很尴尬。
自父亲瘫痪出院后,父母就一直暂居在大哥家。当初,大哥力邀父亲去他家,也是出于一番孝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大哥也把控不了。大哥家的儿媳“腊梅”,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刻薄刁钻。常常,因一些小事,找茬生是非,以此给大哥脸色,与大嫂吵闹。我母亲呢,处在那样一个“乱世”的环境中,不好受。
记得六月初,我与老婆儿子回去看父母,在大哥家,母亲附在我耳边念叨;说想带上父亲回老宅居住,她想回去的缘由没有明说。只是说,她来回从大哥家——老宅两边跑,不方便不说,还花去了每月几十元的路费。当时,站在一旁的大哥,也侧身问了问坐在沙发上的,半瘫痪的父亲:想不想回去?
父亲用含糊不清的嘴回答:不愿意。声音低沉而坚定。
就这样,不忍心的我们,就将此事搁浅。
想想;父母去大哥家,刚好三月了。目前,父亲虽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但回老宅,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尊重母亲的意愿。不回去,又能怎样?且不说我们几姊妹为了生活,各有各的事要忙以外,母亲油盐不进,好强的性格,也是一道坎。妹妹建华家不可能。她为女流之辈,而且,她家还有一个老天牌的“神仙”供着。弟弟家就更不用说了,弟媳腿折断,至少需要一年半载的调养。我这里呢,因为我直爽,爱说,不将就的性格,母亲也是不会来的。那么,就只有一条路了——回老宅。因为,那是父母的根据地。“根”在那里。所以,东新村,成了母亲的牵挂与偏爱。但是,回去后呢,我们又担心,她粗线条的性格,能否妥善护理好父亲?
很无奈的选择。
母亲一生,争强好胜,一般不向别人低头。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的逐渐衰退得厉害,她好强的性格,也有了一定的收敛。年轻时的不低头,到现在的逐渐妥协。微妙的小变化。
我想,在大哥这样一个矛盾多发体的家庭里,着实有些 委屈母亲,她一定容忍了很多,难受了不少。
回去吧,回去。
虽然,回老宅后,母亲拖拽父亲有点吃力,总比一天处在一个争吵声的家庭中,要顾忌别人的感受好得多。毕竟,在老宅,她可以自行做主,无所顾忌,即便是吃得简单一点,她心情会开心一点,舒缓一些。况且,还有左邻右舍、时不时的问候与关照呢。
我的父母,从小生活在农村,一辈子相当的节俭,穷过,苦过,吵过,闹过。在面对日渐衰老的他们,我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才少些愧疚?
当我在敲打这些字时,外面的天,阴沉而小雨淋淋。电脑中,同时在放着歌曲;《万爱千恩》《当你老了》《有爹有娘才是咋的福》。听到这一首首歌曲时,心里多了些感伤与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