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应该是中国千古读书人的典范了,他从湖南小乡村走出,天资并不聪慧,科举考试也是屡败屡战,但是凭借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最终成为晚清重臣。他只手创建湘军,征战大江南北,力挽晚清将倾之大厦,迎来同治中兴。
所以作为一个湖南人,同样生长在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环境,高考及第也屡遭不顺,但是凭借着湖南人吃的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毅力,终于能有所收获,我一直以来都对他的故事很感兴趣,只是觉得还未到时候读他。
今年年初的时候,百无聊赖之际,打开几年前的iPad上缓存的百家讲坛,郦波讲曾国藩,看了几集之后兴趣盎然,我知道时候到了,于是买了一本曾国藩传,后续还打算看曾国藩家书,专题研究一下这位千古奇人,我觉得会对我很有帮助。今天是漫长的一天12小时值班,于是抽出两个小时来读书,将思绪拉回到湖南乡间,看一个耕读之家如何走出千古圣人。
寄托家族出人头地重任。他出生时天降巨蟒,曾祖父认为他会有大出息,成为大人物,于是寄托全家期望在他身上。他的父亲,一辈子追求功名而不得,到四十多岁考官都看不下去了,才勉强重了一个秀才,知道自己仕途无望的父亲,也是把希望都寄托在长子曾国藩身上,从自己亲身教育到送他到湖南各地私塾先生学习,可见这个家庭对他学习的重视。
在他成长的时代,社会动荡,晚清政局不稳,农民起义频发,导致当时湖南学术界有两个风气,一是程朱理学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一是注重经世致用,曾国藩成年后到了湖南最高学府岳麓书院读书,继而得以传承这一精神品格。岳麓书院的朗朗读书声中,走出了像曾国藩一般的寒门学子,既能在朝野纵横捭阖,又能在疆场挥斥方遒,用他们的狭义果敢缔造了湘军的奇迹。
曾国藩后来离开家乡,走入官场,还一直记得祖父的训诫,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这些年少时的教养,都深深影响着曾国藩,成为他发奋苦读的最大来源,也成为她后来在官场与戎马生涯中坚忍不拔,意志超强的思想渊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