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司有些人在群里问领导什么时候发工资。
今天我再看这个事,发现我的心态很有意思的转了几个弯。
第一个弯:
在公司群里问领导工资啥时候发,这个事我是办不出。公司困难,作为公司的一员,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站在公司角度上支持公司一把,尤其是这3个月来,我亲眼见到领导的付出与承受的压力。所以,我第一反应是这些人留着估计也干不出来啥好事。要是日本鬼子打过来,这就是第一批的汉奸。
第二个弯:
还没自我感觉优越一阵子,就发现,虽然我不愿意做出头鸟,但是我倒是希望工资能够给发了,毕竟过年,毕竟今年穷的叮当响。于是我就觉得当时自己好可耻。明明很想要,嘴上却不说,虚伪。
第三个弯:
换位思考后,我觉得那些要工资的人,反而成了英雄,说了大家不敢说的话。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自己,但是实际上却可能办了一件好事。如果碰上一个心眼小的领导,就因为他的心直口快,明年可能就得走人。他做了什么呢?就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三个弯一转,原来我觉得可能是“汉奸”的人,一下字变成了“英雄”。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相径庭的评判?
高中物理时候学到的概念:参照点。
第一个弯的时候,我是带入到大领导的角色中,是以大领导作为自己的参照点。
第二个弯的时候,我是回归到自己的角色中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三个弯的时候,我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更准确客观的看待这个事。
说白了就是换位思考。
我觉得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大脑会下意识的先进行第一个弯,而不是直接就进行第三个弯。如果我是那种心直口快,下意识的人,可能我直接就判了那些人的死刑了,还扯什么英雄。
联系到之前看过的东西,我试着给一个解释。
人的大脑中有很多“沟回”。有的沟回比较深,有的比较浅。那些比较深的沟回就好比一条宽的马路,大脑信息很快就过去,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如此。而那些比较浅的沟回,就正好相反。需要人有意识的导入,而且因为比较浅的缘故,搞不好就又回到沟回比较深的里面去了。
而这个沟回是如何形成的?
就是不断“下意识”的训练,让原本浅的沟回变成深的。当然还有天赋,有些人的一些沟回本身就是深的,有些人的沟回就是比较浅。
如此一来就可以解释很多问题。
比如,面对困难,有些人下意识的反应是逃避,有些人下意识的反应是抗争;
比如,有些人对数学就很擅长,有些人就是对写作比较喜欢;
比如,有些人天生热爱交际,有些人就更喜欢独处。
人的大脑里头沟回多的不要不要的,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沟回里头,哪些是比较深的,哪些是比较浅的。这就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尝试。
找到那些沟回深的,不断挖掘,让其更深、更广,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这是第一种方式。
更厉害的当属:用意识不断打磨潜意识,将一些浅的沟回变成深的沟回。刻意练习说的应该就是如此。
最后做个总结:
[if !supportLists]1. [endif]如果你找到自己大脑中比较深的沟回,那就继续开挖;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if !supportLists]2. [endif]如果你还没找到,那么摆在面前的不是走投无路,而是一切皆有可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