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音乐考古发展脉络——商

音乐考古发展脉络——商

作者: 翁晓帅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16:24 被阅读0次

商代导图

铜铃

河南偃师二里头11号墓铜铃:1984年出土。上有两个椭圆形穿孔,铃舌玉质,淡墨色,通高7.7cm

上海博物馆藏执铃:商代晚期。高28.2cm,柄上有两排共6个带链环的纽,并有一排3个镂空长方格,器身饰方格纹及弦纹,应为宗教祭祀所用的乐舞器

编铙

古铙:1983年出土,商代殷墟二期。3件形制和花纹相同,钲部饰凸起的饕餮纹,鼓内壁铸有铭文“古”字,可发两音

妇好墓编铙:1976年出土。5件一组,器身两面饰回字形弦纹,通体布满绿锈,最大两件内壁均有铭文“亚弜”两字

大铙

故宫藏兽面纹大铙:商代遗物,鼓部及舞部饰云雷纹,腹部饰以深凸雕云纹构成的大兽面纹,柄部光素无纹,高67.1cm

湖南宁乡师古寨兽面纹大铙:1959年出土,商代晚期。器身两面饰以粗线条变形云纹组成的兽面纹,两目突出,饰雷纹,高69cm,重67㎏

江西新干大洋洲镈:1989年出土,商代后期。舞部饰类蝉纹的阴线卷云纹,两铣微外弧,各铸勾戟状高扉棱8个,顶端两侧置二立鸟,其一残失,镈身每面四周环饰燕尾文,高32.3cm,重12.6kg

石磬

河南安阳殷墟虎纹石磬:1950年出土,商代后期。白而带青色的大石雕琢而成,扁平,薄厚不等,正面满饰虎纹,背面无纹,长82.6cm,高42.5cm

妊冉入石石磬:1976年出土,青灰色碳酸盐岩制成,扁平长条形,通体无纹,一侧上端刻有“妊冉(或释竹)入石”铭文,长45cm

河南安阳侯家庄1217号墓鼍鼓:1935年出土,商代殷墟前期。鼓壁为木质,鼓腹作桶形,鼓面画有朱红色宽螺旋纹,鼓身绘4组饕餮纹,还饰有若干3排或4排一组的贝,高68cm

湖北崇阳铜鼓:1977年出土,商代。鼓身系青铜一次浑铸而成,由冠、身、足三部分组成,高75.5cm。重42.5kg

排箫

河南鹿邑长子口墓排箫:1997年出土。禽鸟腿骨所制,粗细略有差异,骨管中空,用宽带束在一起

妇好墓陶埙:1976年出土,商代殷墟二期。泥质灰陶,倒置陀螺形,五音孔,能吹奏较为复杂的旋律

河南安阳刘家庄北121号墓陶埙:1988年出土,商代殷墟二期。泥质灰陶,形似鸡卵状,顶端一吹口,腰下部3个音孔,另一面有两个按孔

参考书籍:《中国音乐考古学》王子初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图片均来自此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考古发展脉络——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xp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