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学会快乐》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方法叫对治
对付贪念的方法就是不净观。
不净观就是你看到一个美女的时候你会看到它是皮肤会越来越皱,然后会死去会有虫子,然后被虫子吃掉,最后只剩一一身白骨。佛教有一个修炼的法门,就是每天看自己的手,直到看到五根排骨为止,就是一拿出手就是五根排骨,这就叫做一种白骨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你还贪什么呢?
对付嗔念的方法就是你要有慈悲心,能够知道众生皆苦。他早年间受过什么罪你都不知道,所以他现在才这么怪才老出幺蛾子。因为他早年受过伤。如果你有慈悲心的你生不出来那么多气。
痴,我非他不嫁。我必须得怎么怎么样我没有这个学位我就去死,很痴念,很执着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因缘观,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前边儿没有种下那个好的因怎么会得到这个好的果呢?
这个方法叫做对治,就是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烦恼,这边儿就会有一个方法给你。
第二层方法:解脱
佛教有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叫念空。就什么都是空的,没有一个坏事儿,它就是坏事儿,他没有属性没有一个桌子,它的属性,它自性他就叫桌子。
当你小的时候,你会因为尿床而伤心,而等到你长大了之后,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你会想,尿了就尿了呗又能有什么呢,这说明以前的烦恼到现在来说根本就不是事。那么也就是说我现在的烦恼在三五年之后,也就不是事那么你还为什么烦心呢?一切都是空的,解脱
第三层:运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海能够吞没我们,但同时他又有浮力
也就是说伤害我们的也可以转化,它是可以运用的。当你修炼到第三重境界的时候,你就会把种种烦恼变成修行的入口。种种烦恼都当成修行的利器机缘,把一切对你的伤害,对你的情绪变成你自己修行的力气,转化为你修行的一种方式,当你生气的时候立马要放下化解转化。
这就是学会快乐的三重境界。
出离心。出离心不代表说你要跟那些所有的美好的事物说再见。而是要和你无尽的烦恼说再见,没有人可以拒绝长途跋涉之后的一个热水澡,没有人能够拒绝躺椅和午后的咖啡。当你有出离心之后,你可能就不会有那种满足的感受,不会有那种自私的感受,而是一种纯然的享受。这就是有没有出离心的区别。
科学家研究当人们去吸烟去玩游戏的时候,他脑中闪亮的区域,而不是快乐,而是满足。
快乐使人乐观,快乐使人善良,那么当你学会快乐之后,你所有的一切都会进行一个良性的互动。
那么如果无我了,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快乐呢?哦,作者说最后我们连快乐和痛苦也都是无形的,但那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我们之前,我们要先学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