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1167—?)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曾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其诗词格调高朗俊爽,清健轻逸,工整自然。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有《石屏诗集》《石屏词》流传于世。
既然唤做江湖诗人,我们先看他几首诗作。
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大热五首选一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叶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诗,大多写世事人情,兼有伤时念远之作,苦吟求工,但无斧凿之痕。不过,按我的审美能力,觉得他的诗作水平一般,与唐人相去甚远。所以接下来还是看他的词作。
望江南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
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
谁解学西昆。
杜陵:喻指杜甫。西昆,指《西昆体》,由宋初杨亿为代表,专门追求对仗华美词藻堆砌但内容空虚的一种诗风。
词意:
我叫石屏,家住东海边。本是寻常农家,怎可称为诗人?(写诗)不但无益,反倒枉费了精神。
纵然我作诗有千首之多,无奈还是一生清贫。贾岛本就以苦吟瘦硬著称,杜甫诗文沉郁顿挫,倒也符合村夫的身份。但又有谁真会去鼓捣西昆?
小词朴素自然,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实语义曲折婉转,极富深意。
这是一首哲理词,或者说以词论诗的作品。词人通过对比、调侃、反说的手法,以自我解嘲的笔触,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情怀,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独特的幽默意蕴。
贾岛一生凄苦寂寞,素以锤炼字句闻名;杜甫漂泊流徙,贫病困顿,方有史诗般的作品传世。西昆体看似不“瘦”不“村”,但花里胡哨又晦涩难懂,其实是华而不实,壁垒重重。所以,元好问才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之感叹。西昆体看上去很美,但须仰仗大量的注释,才能勉强看懂。
明明是初春时节清新自然的杨柳风,又或者飒爽晚秋里干燥凛冽的西风,却非要整成江南六月那种粘滞闷热的黄梅雨,试想,有几个人能承受?
虽然物质贫乏,但词人的精神世界非常富有。穷,并没有限制他的想象力;穷,不但保全了他傲岸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诗名。
是的,即使孤独凄冷一生,他也绝不会违背布衣终身的初心。
他要做雪花中凌寒怒放的腊梅,不畏严冬,点缀寥廓江天:
篱菊抱香死,化入岁寒枝。依然色尚黄,雪中开更奇。
我突然想到也该为自己量身度做一阕《望江南》。稍作思衬,便涂鸦了如下句子:
龙晓辰,家住滆湖邻。
原是寻常田家子,怎可呼唤作“文人”。
可笑自多情。
万字浓,难敌一生清。
石屏樵隐活得真,我本武进一农民。
谁解学政经?
如果说戴先生有些诙谐的自嘲中隐含了对浮华文风的批评、对朱门酒肉的不屑,那么我写的这首小词倒是我人生真真正正的缩影。因此,无论境界情怀,与石屏老人自有天壤之别,不能同日而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