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带读中彭彭讲到了语文的【阅读测试题】的各种无厘头。
《书语者》 Day6 :读书不是为了做题,但应该有会做题的能力说实在的,彭彭举的例子,可还真不是个例,而且也不只是小学语文考试的题目类型。
其实小学的语文阅读测试题还不至于出到这样的难答,因为小学一二年级还处在字词积累的阶段,到了三年级才有作文考试。
初中年级,也才简单的考一些课内文段的分析。彭彭举的那些例子,大部分是高中语文测试题的题型,尤其是各种模拟题,甚至高考的真题,好多也会那么出。
比如说,在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测试题中,有一次是从《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截取风筝比赛,以及比赛完了之后追风筝的那一段出来,作为高中生阅读的材料,上面要求回答的阅读题目有两道是这样的:
1、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2、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
其中,第二题的答案如下图。
《书语者》 Day6 :读书不是为了做题,但应该有会做题的能力 《书语者》 Day6 :读书不是为了做题,但应该有会做题的能力其中第一题,属于比较简单的内容题,如果阅读能力够的话,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并且概括出来就ok。
第二题属于鉴赏题,相对而言就比较难了。他对读者的阅读水平,要求更高。他不仅要求你能够读了这些文字,知道讲了啥故事,还要求你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的思考这个小说他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
那读懂小说内涵的人,就能知道这个题在问啥,并且能够答出来,虽然不一定能答得很全面,但是风筝象征着友谊和忠诚,这点应该还是能答出来的。
其实这种题型在高考中是非常常见的。
当然,彭彭举的那些例子,像文中出现了几次有关什么的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好处或者是作用?或者说文章当中,某一个人物,他哭了几次,每一次哭有什么不同的内涵?或者说某一个人物,她总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又分别意味着什么?
这种题在考试当中也是经常出现,而且属于稍微简单一些的内容理解题。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他读文章都不一定能读懂的。看到这种题的时候,也是不容易答出来每一次哭都有什么意味?每一次笑都是有什么内涵?
《书语者》 Day6 :读书不是为了做题,但应该有会做题的能力别说现在,就说十几年前,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是经常做这种题,考试的时候也是考这种题。我也从来没有专门为这种题进行过专项的训练,那时因为读书读的多嘛,遇到这种题,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你都读懂了,都理解了。
像那种比较难的鉴赏题,也是能够根据自己的读书敏锐的直觉以及深入的思考,不怎么费力,是能够体会出来风筝的象征意义,并且有能力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样的话,做题目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而且得分率也能保证。
下面说我的观点。
我认为,读书就是读书。读书,绝对不能奔着做题的目的而去读!读书绝不是为了最后能答对一个题。但是……
在应试制度下,你总要答题的对吗?因为你得考试啊。
所以,如果你只是为了答对题而读书,你最后不一定能答对,甚至说你很可能是答不对的。因为答对那个题不仅仅是需要你有一定的答题技巧而已,它需要你有很强的理解力,深刻的感悟力,敏锐的洞察力,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这些个能力,指望通过专题训练来获得,基本上是异想天开。
但是如果读书的时候,没有【做题】的目的,读书,读好书,这些能力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你阅读量的增加,而内化成你的血,你的肉,长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整个人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那些个题,他再怎么出花样,你只需要调动你的储备就ok。其实就是彭彭说的【面团】,那些题只是要求你用面团捏成一个饺子,烤成一个面包啥的。那你都有面团了,直接借助一点工具,不是很轻易就能完成任务的吗?
《书语者》 Day6 :读书不是为了做题,但应该有会做题的能力
所以说,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对考试题目太过刻意地批判。有的题目出的是比较无厘头一点,但是对于真正的阅读者来说,你就好像是站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骄傲的望着半山腰那个伸出脚想要绊倒你的人,他的每一个小心机,他挖的每一个小陷阱,我们心里都是明镜似的,知道的。那还干嘛怕他?
他出题就让他出好了。我读我的书。你出你的题。平时我也不理你出的什么题,只需要我去答题的时候,我就把我的知识储备调出来,然后按照你的标准去回答一下,拿一个分就ok。对我能力的增长也不构成威胁哈,还能够一石二鸟,一举双得的,顺便考个好大学。这样不是很好吗?嘿嘿…
庆淑原创,灵感来自于【香知悦读俱乐部】听书,彭彭带读《书语者》。
《书语者》 Day6 :读书不是为了做题,但应该有会做题的能力我是【庆淑】,愿与您一起读书~感怀~养娃~
加入我一起读书吧ヾ(❀╹╹)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