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婚姻育儿教育
你对孩子好,是为了孩子以后对你好,这不是感恩教育,而是交易。

你对孩子好,是为了孩子以后对你好,这不是感恩教育,而是交易。

作者: 32a02ac9115b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09:02 被阅读12次

    生活中,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好的、吃好的,却不断地灌输:“你看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长大可别忘了报答我们哦!”孩子打开一包糖,如果第一块是塞到自己嘴里,这些父母就会教育起孩子来:“有好吃的,怎么没想到先分给长辈,自己倒先吃起来啦?”如果孩子主动把糖先分给长辈,这些父母就会大加赞赏:“这孩子懂得感恩,真不错!”

    相信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可如果是这般教导,孩子能否学会感恩,我是表示怀疑的。父母关心孩子没有错,但如果总是不忘提醒孩子“记得报答”,感恩教育就变味了。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并不是教自己要懂得感恩,只是在和自己谈一笔交易:“我现在对你好,是希望你以后对我好。这不,你现在又欠我一笔了,以后记得还啊!”这时,孩子会觉得父母不是父母,而是时刻不忘讨债的债主。他更关注的,或许不是如何感谢父母,而是如何把所有的“债”还清。父母每一次的关心,在孩子看来都是一笔新增的债务,孩子感受到的更多是压力,而不是感激。

    这让我想起电影中经常看到的“黑吃黑”的桥段,反派头子培养了一个杀手,最后却被杀手给干掉了,而杀手干掉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虽然你培养了我这么多年,但是我也为你赚了不少钱,咱们谁也不欠谁的!”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感恩的本质。

    对比不同的搜索结果,我觉得对感恩最好的解释,就是指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并主动采取行动回馈他人。比如,老师把知识传授给你,你很感谢这一份帮助,作为回馈,你在教师节给老师送张自制的贺卡,这是感恩;你努力学习,获得优秀成绩,这也是感恩;你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解答疑惑,这同样是感恩 。感恩和交易的区别在于,你做这些,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道德舆论和法律的捆绑,而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激。

    从另一个角度看,别人帮助你,相当于别人为你提供了价值;而你帮助别人,相当于你为别人提供了价值。这样看来,感恩可以分为两个核心部分,一个是感谢别人提供的价值,另一个是主动为别人提供价值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呢?

    1.引导孩子感谢别人提供的价值

    父母可以分两步来引导孩子:

    (1)发现别人提供的价值

    这样的价值其实无处不在,但是孩子如果没有用心去发现,他就会对此视而不见,或者把这些看成是理所当然。父母可以从两个方向,帮助孩子发现别人提供的价值。

    第一个方向,是从“别人”想到“价值”。

    这里的“别人”,可以是认识的人,也可以是不认识的人,还可以是大自然,比如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动物细菌等等。父母可以选定一个“别人”,与孩子讨论:“他提供了什么价值?”或者说:“他做了什么贡献?”

    比如,妈妈在家里搞卫生,爸爸不妨跟孩子讨论:“妈妈正在搞卫生,她做了什么贡献?”又比如,和孩子出门,见到交警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父母也不妨跟孩子讨论:“交警在指挥交通,他做了什么贡献呢?”

    第二个方向,是从“价值”反推“别人”。

    这有点类似于饮水思源,父母可以围绕一个“价值”,与孩子讨论:“这个价值是谁提供的?”或者说:“谁帮助我们做到这一件事情的?”

    比如,亲戚给孩子带来好吃的特产,孩子享受之后,父母不妨问孩子:“是谁给我们带的特产?”又比如,带孩子去爬山,欣赏风景时,父母不妨问孩子:“是谁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看的风景呢?”

    讨论时,父母可以显然孩子孩子列举,自己做补充,大家都感觉有难度的,可以跟孩子一起查找资料,搜索答案。

    (2)感受价值带来的好处

    发现别人提供的价值,如果不能从中感受到好处,孩子也无法产生感激之情。父母可以从两个方向,帮助孩子感受价值带来的好处。

    第一个方向,是“别人的价值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比如,爸爸可以跟孩子讨论:“妈妈搞卫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又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交警指挥交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第二个方向,是“如果没有别人提供的价值,我们会怎么样?”

    比如,父母可以问孩子:“如果亲戚没有给我们带特产,我们会怎么样?”又比如,父母可以问孩子:“如何大自然没有提供这么多的树木花草,我们会怎么样?”

    正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别人”提供了价值,我们才得以安全地生活和安心地成长。每一次讨论完,父母都可以带着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激。

    可以是语言上的感激,比如“妈妈让家里变得像新的一样,我们生活更加舒适了,真好”,“交警让交通变得有秩序,我们过马路不需要提心吊胆了,真好”,“亲戚让我们有机会吃到这么好吃的特产,真开心”,“大自然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这么美丽的风景,真幸福”。

    也可以是行动上的感激,比如,邀请孩子一起给搞卫生的妈妈竖起大拇指,点个赞;带着孩子过马路时,做到礼让行人;邀请孩子一起给亲戚发条感谢短信,表示特产很好吃;在爬山的过程中,邀请孩子一起爱护每一颗花草。

    2.鼓励孩子为别人提供价值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孩子一切行动的首要目的,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当父母不断地对别人提供的价值表示感激时,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产生一股初始的动力:“如果我也能为别人提供价值,那父母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父母可以从两个方面,鼓励孩子为别人提供价值。

    (1)为“价值”找“别人”

    当孩子主动帮忙时,父母不妨用描述性语言对孩子表示感谢。比如,孩子主动为家里的花浇水,父母可以说:“你为花浇了水,让花今天得到了保养,谢谢你!”又比如同学请假缺课,孩子帮忙补习,父母可以说:“你为同学补课,让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很有意义!”

    当孩子做了某些事情时,父母不妨跟孩子讨论这些事情的价值。比如孩子参加植树,父母可以问:“植树能给谁提供帮助呢?”又比如孩子带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父母也可以问:“义务劳动能给谁提供帮助呢?”

    (2)为“别人”找“价值”

    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休息,爸爸可以问孩子:“妈妈现在感觉很累,我们能为她提供什么帮助呢?”又比如,孩子谈到学校的老师,父母也可以问孩子:“看来老师也很辛苦啊,我们能为他提供什么帮助呢?”

    在于孩子讨论的过程中,对孩子想到的方案,父母要表示肯定,必要时提出可行的建议。讨论完后,最好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立即行动,如果孩子有点犹豫,父母不妨以身作则,并且向孩子发出邀请,注意,邀请不是命令。

    结束语:

    刚开始,父母的确需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但比起单纯地强调“报答”,这些练习对孩子会有更大的帮助。感谢别人提供的价值,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正向积极的心态,不会过于计较;而主动为别人提供价值,孩子能够从父母和周围友好反馈中,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又进一步推动孩子去帮助别人,形成良性循环。

    有人可能发现,其实父母不需要强调感恩,当孩子做到这两步时,他就已经做到了感恩。感恩不应该是一个评价成功与否的终点,这会让孩子每天都要经受内心的拷问:“我这样做算不算感恩,我是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感恩更应该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当孩子到达,则意味着他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对孩子好,是为了孩子以后对你好,这不是感恩教育,而是交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g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