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是小暑,代表着酷暑的来临。每年7月6日、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时值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且常伴随着大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小暑的“脾气”可见一斑。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人们常感觉所有吹来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 · 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夏历六月,正是小暑时节,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墙脚下以避暑热。此外,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会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可见,天地万物,到了小暑时节,都要避一下暑气,以应时节和自然规律。
小暑过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的头伏热浪也会滚滚袭来。在北方,人们多在小暑这天喝粥,以清热防暑、调理肠胃,炒绿豆芽也成了小菜首选。一些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作用,适合夏天食用。大文豪苏东坡将西瓜称作“冰浆仙液”,入腹后就能清热解暑。
民谚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段时间天气也将越来越闷热和潮湿,到山间等清凉之地避暑成为不少人的首选。起居养生方面,因天热致人体消耗较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一些人会出现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一定要注意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对农业来说,七月是玉米等秋粮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对不少工业企业来说,七月是火热的生产旺季。因而,小暑时节“战酷暑、斗高温”在所难免,故而为了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和经济发展,还是要打起精神来,迎战盛夏的“烤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