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哲学的追问(2)‖意识之辩

哲学的追问(2)‖意识之辩

作者: 说说就说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5-25 18:56 被阅读0次

    意识之辩

    认识是什么?人是否能够认识世界?怎样进行认识?人的认识是否能够获得真理?人的感觉和理性,哪个更可靠?

    有人把大脑当作是照相机,认识就如同拍照,认为人的大脑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因为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上面显示的人和物明显不是真实的人的人和物,照片上的人比现实里的人小了很多;现实里的人是活生生的,而相片上的是僵死的、静止不动的。

    这就是哲学上典型的不可知论。

    与不可知论相反的,姑且可以称为可知论,即客观事物是能够被大脑反映的,人是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并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的。

    还是用刚才同样的例子说明,尽管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上的人和物在形式上已经变了形,即人和物都变小了,但是你不能说照片上的那个人不是现实里的那个人,照片上的物不是现实里的物,这说明认识的内容是来源于头脑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的。

    当然,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因为大脑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明显比照相机的构造要复杂的多。

    根据近现代哲学的最新理论,认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功能就是如实地去反映外部的客观世界,获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即真理。

    认识离不开实践,知行是合一的。比如说,假如你从来没有吃过苹果,那么,单单是看着摆在你面前的水果,你能知道它是什么味道的吗?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大学里很多的知识出到社会没有什么用,一方面是因为理论知识是抽象的、一般的,而工作上面临的问题是具体的、个别的,所以很难直接进行应用,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纸上无法谈兵,医学专业的学生固然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但是唯有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才能够获得更有用的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假如不是实际的工作需要或生活需要,人们根本就不会去认识相关的事物。一个人要不是工作中需要英语,需要其他相关的技巧,比如说制作PPT、用Excel表格管理和分析数据等,就根本不会去接触这些东西。之所以要学习这些东西,完全是出于实践的需要,这就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以往的的哲学家只是不同地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变世界。人们不会毫无目的地去学习,学习往往是出于解决某个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佛家有一句话,“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而错误的追求来源于错误的认识,如果认识正确,追求正确,也许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再如,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检验梨子是甜是酸在于吃”。只有通过吃的这个实践活动,才能正确作出“梨是甜的”或是“梨是酸的”判断。

    而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那么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更可靠呢?

    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比如笛卡尔就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从而在认识上坚持理性主义,遵循“我思故我在”的认识原则。感觉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外部世界存在着很多假象,比如说本身是笔直的筷子插入水中时是弯曲的。笛卡尔由此认为我们的感官会欺骗我们,从而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

    与此相反,比笛卡尔早一些的哲学家培根认为,认识应该从感觉开始。他的《新工具》就是主张从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入手,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真实性认识。

    所以,在方法上,笛卡尔用的是演绎法,即从一般推演出个别;培根则相反,用的是归纳法,即从个别归纳出一般。

    人们说,“眼见为实”,看到的才是真的,说明人们一般而言对闻所未闻没见过的东西是不怎么会信任的。但是,“眼见也未必为实”,孔子的一名学生在煮粥的时候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于是用勺子捞起来,但想到一米一粒来之不易,就把他吃了,这个过程恰好被孔子看到,于是孔子指责了那个学生。经过解释,孔子才发现自己错怪了他,并感叹到,亲眼看到的还不一定是真的,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应该说,不论是坚持感觉还是理性的可靠性,都是有道理的,但其共同的错误在于将感性和理性对立起来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整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属于初级的阶段,理性认识处于高级的阶段。

    感性认识是感官与外部事物的结果,其获得的是外界的表面的、混沌的、零散的认识,把握到的是形形色色的现象。而理性则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处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性的或规律性的认识。

    人不要感性认识是不可能的,如同人不可能不要经验;而人单单有经验也是不可以的,就好比把医院照出来的CT摆在病人面前,病人能看出什么门道呢?而医生能看出CT上的蕴含的内容,是因为医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的追问(2)‖意识之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lu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