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的名义娱乐圈人物
剧品丨《人民的名义》:权力与人性的碰撞,天上与人间的求索

剧品丨《人民的名义》:权力与人性的碰撞,天上与人间的求索

作者: 不宇亦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19:16 被阅读39次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剧品指数:上品 9分

    天地之间,明剑高悬,其名‘反腐’,其质至纯,其持剑者何人——人民!

    世人常问:‘何物于人心中必不可少’?答曰:‘浩然正气’。续问:‘何剧最能展现此浩然正气’?答曰:《人民的名义》。

    一部《人民的名义》,掀起了全民的追剧热潮,深深地把‘人民’二字烙印在了人民心间。它的成功在于它的本质与时势,这种与生俱来的‘江山之助’显现于眼前,也感悟于心中,而‘反腐廉’的‘草上之风’,更为它增加了‘必偃’的压倒性优势。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成分是现实,现实永远都存在于人间;高于生活的成分则是理想,理想总是在遥远的天上。然而,‘有缺憾的现状’与‘无缺陷的圆满’绝非不可调和的死对头。人性与权力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性的‘善’压制住了权力的‘恶’,那便是为人民造福;人性的恶抹杀了权力的善,那便是给人民降祸。权力与人性,天上与人间,这两对矛盾交织体便在一部《人民的名义》中完美地体现出来了。

    观众之所以爱看,那是因为该剧看之前有问题、有感觉,看之后有感悟、有解决。人性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都是事关人民的大问题;痛快淋漓、拍手称庆、讥讽嘲谑,都是人民内心的真情感。除了反映现实,它也创造理想。‘有腐必反,有逃必抓’,这是一种美政,千年以来人们所向往的而很难完全做到的理念。

    刘备言:“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何为人?人,参天地而生。‘人民的名义’便是国家的‘名’‘义’,‘名’是名誉,是一种公信力,这种名誉便来自人民的赋予,来自执政者的公正。‘义’是道义,是公道,是正义,以人民为名,行公正之义,便是上下求索的长路彼岸。

    通观全剧,不难发现这一反腐大剧的重头戏不在于反腐的外在机制斗争,而在于反腐者与腐败者人性人心的内在矛盾,该剧最为成功之处便在于此,人性人心永远是最深刻、最玄奥、最值得探索的东西,原因很简单,那便是:我们是人。一切种种由此而生,人性的善恶且不去说,重在探求人性与权力的碰撞而产生的价值选择,人性是有境界的,或者说境界是划分人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内在之境界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外在之表现。

    达康书记的凛然正气

    下面就来谈谈剧中人性心理的复杂性。

    正义化身——侯亮平。剧中境界最高的无疑便是主角侯亮平,他站在了道德和正义的制高点上,‘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是一个完美的人物,接近于圣人之境界,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他不真实。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这恰恰说明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圣人本来就是完美而不真实的。其实侯亮平不是一个人,剧中的很多人物都不是单纯的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所以侯亮平代表的是正义,是‘正义必胜’,不管你信还是不信,这个信念都是必须的,人类就是在追求美好中不断前进,而不是拿在手里继续前进。‘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侯亮平非人,是名,是义。

     信仰传承——陈岩石。对于老一辈的革命者陈老在剧中的所作所为,也只能用几个字概况:‘薪尽火传’。燃烧殆尽的是老一辈革命者的身躯,传承不灭的是子子孙孙的信仰担当,陈岩石便是一种信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无论是‘大风厂事件’还是‘侯亮平事件’,无论是其子陈海,还是其孙小皮球,在其教导下,都成了堂堂正正的人,陈老住的地方之所以称‘第二检察院’,这正是人民大众的信任,也正是陈老自身的光辉:身不在位,心在于民;苟利国家,生死以之。陈老最后在反腐阶段性斗争胜利的前夕悄然离世了,这是一种悲壮,一种慷慨。大家可曾发现,陈老离去了,陈海却复苏了,信仰的传承、不灭、永恒……

    党性如山——沙瑞金。作为汉东一把手的沙瑞金是中央下派到汉东主持工作的,属于空降,整部剧从一开始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党中央对反腐的力度和决心。侯亮平之所以能大闹天空,因为他的靠山就是党中央,就是人民群众。有了沙瑞金的支持,一切工作才能展开,侯亮平可以大闹天空,易学习可以大展身手,赵瑞龙被捕,祁同伟伏法,领导人所营造出的政治环境会造就出不同的内部特性,‘其身正,不教而行’这就是所谓‘一把手’的重要性。

    治世能臣——李达康。许邵曾评论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同样对李达康适用。他是一个改革家,有一种法家进取创新的精神。霸道、专权、独裁,这些性格用之于公,则可以造福百姓,用之于私,则滋生腐败,这都在一念之间,正如沙瑞金所说‘这需要监督’。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达康书记火了。既然李达康这么专横霸道,那怎么还会为大家喜爱呢?原因不言而喻,他是为公,他符合人民的一种诉求和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为人民服务的好官,这也是他和祁同伟不同的地方,所以说李达康是‘能吏’。

    胸怀宇宙——孙连成。孙区长在剧中是个神话般的传奇,不贪污,不腐败,不办事,不犯错,无意于大展宏图,痴迷于夜观天象,颇有魏晋玄风。孙连城:不贪不占,无私无畏,得过且过,再无烦恼。于一般人而言,这是有为的心态,对于一个肩负一方的官员来说,这是无能的体现。在其位谋其政,宇宙虽然浩渺,但终究没有‘懒政’‘散官’的一席之地。

    逆天者亡——祁同伟。同为穷苦出身,同是善假于物,祁同伟和李达康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祁同伟不服命运,不甘现状,骨子里有着一份傲气与执拗,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份隐忍,惟能忍者最孤傲,是真名士自风流,孤傲与隐忍竟是最为密切的伙伴。正是隐忍,方可万众瞩目中坦然下跪,正是孤傲,方可以身为棋胜天半子。力与命,怪力难明,欲胜天半子,此志可期,此路慎行,‘马走日,象走田’走该走的路,下该下的棋,不与天争,不与人斗,这便已经赢了,不输人生,不愧良心,便是胜天。

    他哭过坟,刨过地,失去了自我,却仍没有夺回失去的尊严,他想让世界在他面前低头,到头来矮人一头的终究是自己。

    受过伤害,从而恨且看不开。梁璐因为一个男人的背叛而恨所有男人,出于报复心理,动用身后的权势强行改变了祁同伟的人生轨迹,这就是看不开,所以她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祁同伟因为一个女人的挟制(准确的说,是权势的挟制)而放下了尊严,但他骨子里仍是硬气的,他要夺回失去的尊严,用什么来夺回?用权势。他不服命运,实际上便是不服那强行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权势,他不断地追求权势,甚至不惜违背原则,只是因为他痛恨权势,有时候,过分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痛恨。‘人穷返本’孤鹰岭一曲儿歌,唱出了昔日的光耀与梦想,唱出了那本属于人性深处的‘灵魂清零’。

    一切悲剧的造成都来自于(看不开)三个字,如何看得开,高育良送给祁同伟那幅‘好了歌’便是真谛。可笑的是高育良自己也没看得开。

    一着不慎——高玉良。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现在看来应该再补上一句‘智者千慎,终有一失’。以书生而入政坛的高育良,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的选人用官制度。为将者,缓带轻裘,羽扇纶巾;为相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高育良不是单纯喜欢权力,而是喜欢权力给他带来的名声光彩,然而这也是‘立功立事’的合理诉求,无可厚非。但其一因美色而失足千载,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家人,在诱惑面前,他没能保持得住那颗初心。白天不停地开会,晚上不停地挖地,就是在掩饰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这倒真有些《连城诀》里万震山梦游砌墙的味道了。高育良于自己获得光辉的那一时刻,便悄然失去了理想,原来权势真的能改变一切,权力真的能这么玩!高玉良所代表的这类知识分子显得格外独特,说他守旧,他却能推翻前贤之言,故作惊人之语;说他进步,他却自以为看清政治,着重于所谓‘党争’的腐朽政治弊端,所以这个人极具代表性,代表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碰撞下极度矛盾的一类人。

    高小琴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都是百姓啊,厅长你也是。”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我们都是人民的一员。我们喜欢李达康,那是因为他代表的一类人是人民渴望和需要的;我们讨厌黄毛,那是因为他所代表的一类人是人民厌恶和指责的。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我们怀揣着丑恶的现实,却在追逐着美好的理想。

    人生百态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得失成败。《人民的名义》之所以成功便是在于它让人感觉到了黑暗的存在,而且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凸显黑暗,便是追寻光明,君子之过尚且犹如日食,而况一国乎。

    若问:什么最美?

    ——太平世界最美。

    若问:何为太平世界?

    ——朗朗乾坤,再无一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剧品丨《人民的名义》:权力与人性的碰撞,天上与人间的求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rr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