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的流量担当,非《人民的名义》莫属。作为一部主旋律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将政治暴发户的丑态、权力寻租者的嘴脸刻画地入木三分。
在玄幻、穿越电视剧充斥荧屏的当下,该剧“横空出世”,真实地还原了当前的反腐生态。不仅深受中老年观众的认可,更得到很多90后、00后点赞,甚至有观众感慨,它填平了祖孙三代的观剧代沟。

有剧情
作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首播便收视口碑双双飘红,豆瓣评分9.1,微博话题直逼1.5亿阅读量,这和前两集气氛紧张、节奏紧凑的剧情密不可分。
不管是检察官三次周旋贪官,还是省领导之间互打机锋,甚至内鬼让“老虎”出逃成功,情节都环环相扣、曲折精彩。
但随着故事的进展,有网友评论说剧情开始拖泥带水,偏离了反腐大戏的轨道,看起来像是生活片了。
实际上,那些家长里短的谈话,那些同事朋友间的调侃,甚至一些吐槽和抱怨的情节都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人民的名义》不仅有反腐的主旋律,也反应了当下社会现实、以及老百姓的关注点。

有演技
该剧一开篇,侯勇客串的贪官赵德汉就用教科书般地演技让观众移不开眼。
从刚开始被问讯时矢口否认、欲盖弥彰、强势又坚决地维持廉洁形象;到被带到藏匿赃款的豪宅时腿软脸垮,心理防线崩溃,哆哆嗦嗦哭着给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到最后检举其他贪官以求立功,临被逮捕之前留恋、悔恨、不甘心、恐惧……多种情绪交杂地看着自己贪了一屋子却一分都不敢花的钱。侯勇演活了这位“小官巨贪”。
此外,虽然演员总体经费仅为制作费的一半,但多位老戏骨们用激情飙戏,将好人演绎得不智障刻板,坏人诠释得内涵丰富,用实力展现了什么是演技派,什么叫专业水准。

有现实
居中第一个案件的原型便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
这位贪官表面忠厚老实、清正廉洁、实则欲壑难填、贪污上亿。他一面在机关分配房里吃着炸酱面,每月只给自己远在乡村的母亲寄三百块生活费,口口声声公事公办廉洁奉公,一面在豪宅里堆积着两亿三千九百五十五万四千六百块的人民币,为了清点这些钱,甚至烧坏了点钞机。
同时,电视剧也用艺术的手法将派系斗争、官场政治、阶级固化展现地一览无余。强拆、网络直播、水军等,剧情也有所体现,直面很多现实问题。
此外,一直被认为是幕后主使的李达康书记,实则“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属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自己却是奔走在GDP道路上的好书记。这也反映了生活中“好人”却是背锅侠的现实。

有情怀
剧中仅5分钟的战争片段闪回,拍了整整4个通宵。
为什么一定要实拍这段战争戏?
用导演的话说,就是要带大家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铭记那些为了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奉献青春和生命的革命先烈!
是呀,国家的富强昌盛来之不易,现实中已经披露了这么多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我们要用艺术的手法探索腐败成因,为预防腐败提供镜鉴。
诚如每一位检察官在宣誓时所感:今天,我高举右手,以示忠诚。将誓言刻在心里,一生践行;将使命溶进血液,捍卫终生!

有细节
细微之处彰显品质,剧中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检察官陈海开了汽车车窗才拨出电话,此刻是有些防备季检查长听到和侯亮平的谈话,所以镜头给了季一个表情,体现了他们之间是有所防备的。
工厂老板蔡成功不喜欢工人们知道他家底,每次都距离厂门口一段距离就下车。但是工人们清楚地知道老板家里有一辆奔驰一辆宝马,十分写实。
拆迁队长两部手机,一部联系政府,一部联系自己的队员,而且光明区拆迁指挥部的牌匾正大光明地挂在他的办公室,可见是有政府某部分势力的支持。
……
该剧播出后也引发全民细节控。

有“背景”
正如制作方所言:“人民的名义”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的,一是指那些口口声声打着人民的口号却干着贪污腐败勾当的“老虎苍蝇”;二是以人民的名义将这些言行不一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我们尝尽了腐败带来的苦涩;从南京条约再到马关条约,我们深感丧权辱国的痛苦,在当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激烈变化的大背景下,反腐是强国的必经之路。
国家能直面腐败,敢于暴露弊病,清除党内毒瘤,是一个好的开始。《人民的名义》反腐利刃出鞘,振聋发聩。

作为一部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直面真实,守护正义,引领时代价值,开播以来收视一直飙升,这说明中国不缺好剧,不缺好演员。
良心作品不会被埋没,粗制滥造的产物不会被吹捧。只要用心去做,请相信观众的智商和品味。
因为,温润时代心灵的大剧一定有感染力,用心的作品从不缺少拥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