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刮锅底灰

作者: 读秒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16:3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江山文学网,lD:足行两行泪。文责自负。】

        一

   在灶膛里打着转儿的浓烟,若没有升起的火苗来解放它们,它们就会任性地在锅底下抱头鼠窜,把个灶屋弄得像雾霾天似的暗黑。房顶上的烟囱根本就不管用,四散逃窜的炊烟,一旦觉得自己没有了“安全”感,岂肯乖乖地、再按以前的那些规矩从烟道撤离?

   久而久之,灶膛的烟就在锅底以及锅的周围结起了“痂”,成一层厚壳,试图保护着铁锅不被火苗灼伤似的。当然,它们附在锅底上,也成了锅的累赘,是锅的“疮疖”。

   爷爷生前说过,不刮锅底灰就烧锅,犹如烧碓窝。他老人家说过的这句话,我们可都记着呢!

   碓窝,我们家也有,主要是舂米用的。碓窝的底,是它全身最为厚实的部分。不论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把碓窝底给舂烂的。

   正因为有爷爷的“提醒”,我们就会隔三差五把铁锅扣过来,下面垫着一根木棒儿——架起来,给铁锅“挠痒痒”。

   被修理过的铁锅,会有明显的反应——奶奶说它“俭火”了。“俭”是省的意思,烧火做饭的人最在乎这一点。

   最初,我们家有三口铁锅,要刮锅底灰,任务都给了父亲,他也不会让外人染指的,自家的吃饭家什,父亲对其很郑重。尽管奶奶也能做好这件事,但她力气小,从灶上拿下铁锅很吃力。最后真正动手操“刀”刮灰的,就只剩父亲了。

   父亲担心“外人”会把锅底刮坏,其实说明了最担心的还是我。他一是担心我从灶上拿锅的时候万一手滑了,直接就把铁锅摔坏了,二是担心我在对它“挠痒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锅底弄出个窟窿来。父亲说我小时候就有敢把天捅个窟窿的性子。

   那时,我尽管手痒,也想感受一下刮锅底灰的乐趣,但他就是不给我这样的机会。

   哔哩哔哩、哔哩哔哩……那声音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诱惑。因此,每次父亲在刮底灰的时候,我都在场观看,他每次都叫我站得远远的,说那黑灰会扑到我的身上来,我却并不走远,就在近处欣赏。

   不知为什么,我始终觉得刮锅底灰是极有仪式感的一件事,因为这是爱护吃饭家什之举。

  

   二

   到我读书年龄时,家里吃饭的嘴又增加了,锅底灰似乎“长”得也太快了,印象中父亲一有时间就要对那几口铁锅下手。有天夜里,他就在我做作业的桌子旁边刮起了锅底灰,我觉出了那哔哩哔哩的声音很烦人。在昏暗的煤油灯映照下,他驼着的背,映射到了黑魆魆的土墙上,平时不怎么注意的背越发驼得厉害了。此时的他,不但动作迟缓,还很有些吃力的样子。我的心中有种酸楚的难受。

   屋子很小,哔哩哔哩的躁音在满屋乱窜,刺耳的声音打乱一颗需要安静的心。我只得放下正在做的作业,呆呆地观察着他刮锅底灰时的小心翼翼。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为他“替一下脚手”呢!

   当我第一次着手刮那口小铁锅的锅底灰时,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一定小心再小心,奶奶更是站在旁边督导。倒也没出什么问题,我也轻手轻脚地刮得相当认真,生怕自己的“鲁莽”而伤着了它。我把那口小铁锅从灶上取下来的时候,刮完后又放回到灶上去了,弄得我额头上和后背上的汗都出来了。我的天,还是很重的嘛!我在心里叫着苦。

   同时,又不由自主地朝灶台上的大锅和中锅们望去。我的乖乖,要是再刮它俩时,我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呢?

   乖孙子,把锅安好嘛!奶奶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身后,我竟全然不知。你看,还没还原呢!哪有那么宽的缝隙,要跑烟的。

   还要再抬起来,真要命……我只这样想,但没说出来。

   不用再抬起来了,只稍微移动一下方向就行了。奶奶显然看出了我的迟疑,她在旁边凭她多年的经验给我指点。

   等小铁锅回到原位后,我又有些不服气地朝那两口大铁锅望去,在心里动了将来一定要征服它俩的念头。

   大约有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有一天我的感觉特别好,人是不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特别容易出事呢?

   中锅,我们平时只把它作炒菜来用,大锅也只是在煮猪食时才用一下。要说用得最频繁的肯定是那口小锅,而小锅是最容易长锅底灰的,我们刮它的次数也最多。奶奶说,就像老生子,关照得多,那就得经常修理。

   与小锅配套来用的是风箱,我们每次只要一拉风箱,火苗就上窜。它多数时候烧的是渣渣柴和地灰。砌灶台的时候,师傅完全是按照“柴火要抻腰,炭火粘住烧”的标准设计的,虽然没柴买炭,但我们拿它当炭灶来使用,是相当节约柴的。当然,它“好使”的原因还不仅仅这一点,不拿柴来烧也是其中的因素。凡是大锅中锅不能烧的柴,拿到它这边来烧准行。

   相比之下,父亲刮中锅的锅底灰就少得多了,大锅更是不见有刮它的时候。

   那天,我完全是出于心血来潮的缘故,也是想到了父亲事多,已经不大可能关注到它了,再说我上次刮锅底灰的时候,也只刮到了那口小锅,就想趁着自己闲散,也把那中锅的锅底灰给刮了,算是给一向很忙的父亲“替个脚手”了。

   便高兴地把中锅万分小心地搬了下来,像父亲那样开始刮灰。

   完全是“挠痒痒”的样子,再说刮锅底灰用的是锄头,仍是父亲刮锅底灰时常用的那把,不顶事。

   那口大锅,搬弄起来很费力。心里琢磨,等会儿锅底灰刮完了,怎么才能把它还回原处啊?

   不用还原了,真的,不用还原了——我闯祸了,一个很大的祸。

   当我还是像挠痒痒那样,在它的全身刮来刮去时,它竟然撑不住了,就在锅底稍微偏上的位置,掉下了一块有鹌鹑蛋那么大的一块铁片。

   这可把我吓坏了。我自认为,我是有好长时间都停止了呼吸,只呆呆地看着它,口里念念有词地说,你怎么要这样呢,你怎么要这样呢……

   人言,因祸得福,我却是“因祸得意”,我想学一门手艺,做一个“补锅匠”。一来弥补我的过错,二来我觉得这个补锅匠特好玩,能够将破碎变完整,这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学。

  

   三

   想像中避免不了的挨打是少不了的,但那天从外面回来的父母亲并没有打我,连骂一声都没有。是不是他们在评估了我发抖的样子以后,觉得无济于事的打骂更会增加我的颤抖呢,我哪知道这呢?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

   心里那才叫个比挨一顿打,或者是臭骂一顿还难受。我看到了父母亲,还有奶奶,他们面部的愁容比什么时候都难看。

   中铁锅从此被放了起来,灶台上的那位置处,落下了一个大大的空洞。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父母亲也丝毫没有要买口新锅回来替换的举动,我肯定是不敢问的。直到等来了元坝街上一个“当场天”的机会,父亲把那口落了灰尘的中锅抬出来,又用毛巾在它那落了灰的身上擦拭了一番之后,就放在一个竹背篼里背出了门。我站在屋檐下,望着父母远去的背影,心里想,他们终于要对它动手了,不管怎么说,我都该高兴才对!

   那天,我虽然没有跟去,没能目睹到当时的场景,只是听回来的母亲说,补那口中锅花了好几元钱。补的人多,还排了队。

   有天,我们家请人做农活,来的人都是些青壮年,这就不得不用到它了。烘的干饭有米锅巴,我用锅铲子去铲它,这不又伤到了它那曾经受过伤的部位。

   彻底烂了的铁锅,从此被父亲当成了废物,丢弃在了茅坑后面的墙壁那儿。

   它在那风雨侵袭的地方,应该还是不受打扰地呆了好几个月呢,我每次路过那里,心头都不是滋味。

   直到有一天,我们村里成立了一个代销点,离我们家很近。代销点不但把日杂小百货卖出去,也把破铜烂铁收进来。

   我把那口锈迹斑斑的烂铁锅拿去卖钱了。本来以为它要从此离开我们的视线了,却又在我们预料之外的时候,不识时务的出现了。

   在一天夜里生产队的社员大会上,它丢人现眼地出现在了会场中,狠狠地戳痛了我的心。

   这是哪家的烂铁锅,这么可恶!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地议论着它。实在是太害人家了……我脸红得实在不敢抬头看旁边说话的人。

   人们围成了一个大圈子,中间一堆烧得很旺的篝火旁边,跪着一个干瘦的老头儿。此时,他的脖子上就“挂”着我卖出去的那口烂锅。

   他的头,是怎么伸进到了那烂铁锅里面去了的呢?曾经是我们家的那口中锅,烂了的当初,包括我用它换钱的那个时候,可没那么大的洞啊!这么说来,他们是照着他头的大小,比划着加了工,才让他钻进去了的呀……我在心里痛苦地想着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

   我呆呆地朝那个可怜的老人望去,罩在他脖子上的铁锅,太像田间地头老农们挑粪用的一个坎肩。只是这“坎肩”的锋利,把他的脖子割出了道道口子,有血在慢条斯理地往下流。而那铁锅的重量,压着的瘦小身子,在燃得正旺的火苗的助攻下,微微有些颤抖了。

   我不忍再继续看下去,也更不忍心再呆下去了。我离开了那里,后面就传来了噗通一声倒地的声音。铁锅在与什么物体相撞击后,它发出来的是更加粗鲁的巨响。

   人群中涌出了不小的轰动。很快又平息了。我听到了有人在大声说,装的,他是在装的……

   回到家,我哭着告诉父母说,我不该卖那口烂铁锅,都是它惹的祸……

   他们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把今晚的情况告诉他们。父亲停了片刻才说,事情的本身并不是因为你卖了一口烂铁锅,才让地主王显受罪挨批,而是眼下到处都没有他们的藏身之地啊!

  

   四

   在已经用上了电饭煲和电炒锅的今天,回头再来看刮锅烟子这事,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即便与我们相处同一个时代的城里人,可能也觉得好笑。好笑的原因是他们没经历过,只听说过。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

   在“那个年代”,只要是在农村大地上这事就见怪不怪。

   贫穷落后或许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家家户户娃娃多,也是一大现实。在农村,住砖瓦房的人很少,大部分人住在麦草盖顶、泥巴建墙的茅屋内。每家的灶台上,基本都有大中小三口铁锅在用着。一口锅的价钱大体是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而这十几元也是好大的一笔开支啊!锅用久了、烧烂了,也舍不得马上丢弃,仍要补好后,再把它用上一阵子的。

   就因为我对这些原始的记忆深刻到家了,以致于脑子里时时才蹦出一个“刮锅底灰”的念头来。老实说,我们家烂了的那口铁锅,尽管被人利用了去,害得地主王显吃了不少的苦头,但也没因此真正打击我的积极性。后来,我也还有手痒痒的时候,的确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当再有锅底灰刮的时候,还有没有从前的那些感觉呢。

   想当补锅匠的理想从此也不再有了,因为锅,我生出一些害怕的事情。

   在一处堆满了干柴的灶门前,奶奶坐在那里拉着风箱,和颜悦色地说,乖孙子,你把中锅的锅底灰刮一下嘛,它有点不俭火了,费柴。

   好嘞!说干就干。我已经把以前刮坏锅的事全忘了。

   真希望过去的事情都是美好的记忆,但那些不堪的记忆就是躲不过我,衷心希望那些日子不再有。

   日子好了,一口大锅用坏了就退役算了,贫穷不会再这样不知羞耻地来找我们了。

相关文章

  • 家中炒菜的锅,锅底全是厚厚的黑垢洗都洗不掉?教你一招立马翻新

    炒菜的锅用久了,锅底全是厚厚的黑垢,怎么洗都洗不掉,用硬铁板刮又担心把锅底刮花了,那么如何才能既不刮花锅底又能把油...

  • 刮灰

    刮灰的师傅说,他们那个镇有十几万人口,消费还挺高,做两种职业最多,一种是他这种的,在外面搞装修,刮灰。赚不了什么钱...

  • 谁家锅底没有灰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话:谁家锅底没有灰? 牛想:下辈子一定当头猪,悠闲自在,除了吃就是吃。 猪想:下辈子一定当头牛虽然...

  • 刮灰经历

    今天晚上妈妈正式开始乱灰了,妈妈全副武装,只留下来一双眼睛在外面。 妈妈先找来了一个擦板,上面还有一张砂纸,之后妈...

  • 锅底灰——耻辱的印记

    简书好友炎炎冬日近日更新了一篇文章《这是一个带泪的幽默—安全的锅底灰》,通篇读下来之后,心情突然变得很沉重...

  • 谁家的锅底没有灰

    这是我今天听来的,意思是谁也不必要羡慕谁,每个人都有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展现最好的一面给外人,有...

  • 谁家的锅底都有灰

    闺蜜在群里抱怨说昨晚小孩高热,喂不上药,跟老公别扭,折腾大半晚上,孩子爷爷奶奶却跟没事人一样听不见,不闻不问。我能...

  • 谁家的锅底没有灰

    谁家锅底没有黑,谚语。比喻每家都会有一些不光彩或受人议论的事情。 这句话其实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谁家锅底没点灰,可...

  • 人家锅底没有灰吗?

    最近强烈感觉到锅里的灰有点厚了,可能命里就是这种苦胚子吧。 好像遇到吸血鬼一样。 人生啊真是艹蛋,没结婚的时候盼着...

  • 谁家的锅底都有灰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晴 气温:5~15°C。太阳热情,北风送凉。体感极为舒服。 今天的天空碧空如洗,无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刮锅底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s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