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大多数人都在迷茫。我们却安慰自己走下去,只因为那里,或许有个上帝,端坐天堂。
——海明威
克里斯站在球场的围栏边,看着儿子停止了投篮,沮丧地将破旧的篮球收进塑料袋里,小脸上溢满了失望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嘲笑了儿子有些拙劣的投篮技术,并告诉儿子没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不擅长的事情上,尽管他知道儿子非常热爱篮球。
“嗨,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知道吗?”克里斯将手挂在铁网上,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表情,继续说到: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
他别过头,眼里升起薄薄的雾霭,片刻之后,他拎起那台推销了多日仍旧无人肯买的骨密度检测仪,牵着儿子的小手,向着心里温暖光明的未来走去。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一个片段,每每看到此处都会被克里斯对待生活坚定的态度所感动,被他处在人生的低谷里仍不忘顽强向上的勇气所激励。影片中,克里斯面对妻子离家出走、银行存款被冻结、交不起房租被房东驱逐、无家可归,只能带着儿子栖身于地铁站的公共厕所里等一系列困境时,却仍然坚持在没有一分钱工资的股票投资公司做实习生,只因为他坚信他会成为这批实习生里唯一可以进入公司正式工作的那一个,只因为他相信,在生存阉割美德的底层社会里,他终会找到一个上帝,面带微笑,端坐天堂。

身边很多朋友经常会对我说“难的不是坚持本身,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坚持些什么!”
其实我懂他们的迷茫,我们都是20多岁的年纪,正是人生一切未定、一无所有的时刻,没有过去可以借鉴,未来也遥远的看不见。想做的事情太多,真正热爱的却没有几个,梦想定的太高,怕被别人嘲笑,目标设置太低,又觉得与自己的学历、期望不匹。总之,20多岁又穷又忙,迷茫裹挟着焦虑的生活,艰难的仿佛是人生最辛苦,最难过的阶段。真担心这辈子就这样,一切都不会好起来了。
如此难过,我们应该怎么过?
我没有答案,但我想分享几个我知道的故事。
(一)
第一个是一个与鸡蛋灌饼有关的故事。
一个多月前的一个周六早上,我在小区里晨跑,跑完去活动器材区拉筋的时候, 看到小区广场上一个独臂的老人正在练习投篮。钦佩加上好奇,我决定站在广场边上看一会儿。
“这个大叔可厉害了,每天早上都来练习投篮,你别看他一只手,投篮技术比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好。”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青年对我说道。
他说他每天早上巡查的时候都能看到大叔在广场上练习,捡球、运球、起跳、投篮……每一个动作都做的标准而熟练。说着说着他就聊起他的梦想,他说他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和报复,但他也不会一辈子都做个保安,过够了背井离乡的生活,现在他只想回安徽老家,开个灌饼铺子,过安稳的日子。
“我就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跟着我们村卖灌饼的老人们好好学,然后就去县里开个店,位置我都想好了,就开在县政府对门的宾馆旁边。“我有些愕然,竟然有人把卖鸡蛋灌饼当作人生的理想,心里陡然生出一股混合着赞赏和些许鄙夷的复杂情绪来。
前天中午出去经过正门的保安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好久都没有看到那个梦想开灌饼铺子的姓廖的年轻保安了,便向值班的保安打听他的情况,那个保安笑着跟我说他半个多月前就回安徽老家学做鸡蛋灌饼去了。
(二)
大萌是我的朋友里面酷爱摄影和旅行的一个。
如今大学还未毕业的他已经带着他的相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创办了主题为:让你的照片也会讲故事的直播课。他在甘南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支过教、在西藏的高原上拍过日出日落、徒步穿越过整个柴达木盆地、也在云贵高原的风景里停停走走大半个月……
貌似他的生活总比同龄人过的精彩些,于是总有人问他,如何才能像他一样自由生活。前几天大萌写了一篇文章,算是回答大家的疑惑。
文章中他说:我们总是习惯表达自己喜欢什么,却不曾想过为了这份喜欢我们付出过什么?
刚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喜欢摄影,为了攒钱买单反,大萌同时做着好几份兼职;为了培养自己摄影的构图和视角,他坚持每天早起拍照,大到建筑和行人,小到昆虫和露珠,整整拍了一年多;徒步柴达木盆地时他得了气胸,在西宁的医院里躺了一个多月;穿越鳌太时他遭遇了暴风雪,差点失联……
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做什么,但你可以试着每天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点什么,也许有一天做着做着你就会突然找到方向,找到愿意用尽一生的热情和努力去供奉的梦想。
(三)
大学的时候我很不喜欢我的一位教广告心理学的老师,她的名字叫金萍华。
因为她总是很严厉,每节课她都要点名,安排的作业和课件也必须要做的极认真才能过关,这让大多数作业都采取敷衍态度的我很反感,在我看来大学是自由的所在,该学习什么,怎么学习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安排,老师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没必要像高中似的逼着学生,所以但凡是她的课,我总没有得过很高的分数。
大三第二学期的期末,她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节课,那节课上她很认真的跟全班同学道歉,为她的严厉和“计较”,然后给我们讲了她人生中那些关于奋斗的故事。
她说她是那种从小就不爱读书还有些刺头的女学生,高中毕业后她顺利的落了榜,因为厌恶上学,她拒绝了家人复读的建议,愉快的翻过了她人生中叫做“上学”的这一页。直到几年后她因为没上过大学而无法保住自己的饭碗,那一年,二十岁出头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读书,她要学习。
通过自学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后不久,她又从当时供职的外企辞职,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啃完了所有的新闻学课本及相关书籍,做了所有她能买到的跟考研相关的英语教材与模拟试题,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英语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但是她的学习之路并没有就此中断,33岁那年,怀有身孕的她决定再一次冲击人生的高峰——跨考国内最负盛名的复旦大学的传播学博士,她说整个复习阶段正是她怀孕吐的最厉害的时候,但是无数次的绝望和咬牙前行只因为她相信她可以。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她参加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怀孕的时候上厕所的次数会增多,为了节省时间,她就穿着成人尿不湿答完了所有的题目。
三个月后她顺利生下了她的儿子,儿子两个月大的时候,她成功开始了她在复旦的博士学习生涯。
听完她的故事,我在心里狠狠责备了自己的偏激和狭隘,也遗憾我不曾认真听过她的课,错过了那么多精彩和有趣的时刻。
现在的她在地球另一端的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以严谨的态度做着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我想起饶雪漫写过的一句话,她说:不要瞧不起你手头上所做的每一件琐碎小事,把它们干漂亮了,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不要去焦虑太远的明天,因为焦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令现状变得更糟糕。虽说是青春易迷茫,但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所以啊,当你不知道该坚持什么的时候,那就从坚持早起、坚持跑步、坚持读书、坚持微笑这些琐事做起吧,终有一天你会找到你的方向,然后拼尽全力为之奋斗,不容许任何人的质疑,即使这个人是你爸,也不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