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日更的第九天,仍是一个关注,阅读量最多不超20,我依然在坚持。
今天还得继续更,写点什么呢?
说说自己起的这个id名称吧:细乳晴窗。为什么会想到起这个名字呢?只因自己喜欢陆游。
细乳晴窗典出陆游诗篇《临安春雨初霁》颈联: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当然比起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耳熟能详,这句并无多出名,毕竟“自古颔联出佳句”嘛。
而我为而偏偏对这一句情有独钟呢?
我想应该是这句里提到的意象以及流露出情感和自己现在的处境比较切合吧。
一直以来,陆游是我宋朝最喜欢的两个人之一。
喜欢他,喜欢他的真实。
他满足我对古代读书人的一切期待,即我理想中的古代士子就该是陆游这样。
他没有李白那样超然洒脱,飘然世外。所以他吟不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没李白那天马行空,神奇想象,所以他叹不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同样,他没有杜甫那样疾恶如仇,所以他写不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也没有杜甫的俯察民心,所以他也写不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于他一生9000多首的创作量来说,他的流传下来的名篇数目其实算不上多。那他身上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我想还是前面说的,真实吧。
李白就像天上的的神仙,是天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杜甫是世间的完人的,他食尽人间烟火,两个人给人的感觉都太遥不可及。
而陆游不一样,他活得有血有肉。
举个例子,同样是出门游玩,李白看的风景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山大川,给人一种“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觉。只此句,敢说任何看到同样景色,却没有第二个人能吟出这样的句子,这就是李白带给人的距离感。
而陆游出门游玩看到景色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一种简洁明快之感,同时又给人一点“绝处逢生”的喜悦感和深思。
陆游:我的心一半给了国家,一半给了一个女子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陆游的心中也有家国天下,黎明苍生。可两者又有不同。杜甫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无奈悲凉,而陆游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激昂。
陆游:我的心一半给了国家,一半给了一个女子杜甫以笔为刀,而陆游是实实在在的上马杀敌。他对国家的爱贯穿了一生,以至于在临死之前还留下《示儿》这样的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陆游:我的心一半给了国家,一半给了一个女子每每读这首诗我都会落泪,为陆游为国家的爱而感动。他清楚国家的羸弱,清楚当朝者的无能,也清楚自己的无力回天,可他对自己的国家的爱还是那样纯粹,那样深情。
可他的心中不止有家国天下,还住着这样一个女子:唐琬
他们两的故事妇孺皆知,流传至今。成为一段佳话的,除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有两首他俩彼此互答的词:《钗头凤》。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我的心一半给了国家,一半给了一个女子这两首词可以说是他俩有缘无份爱情的见证。而不为人知的时,在唐琬逝世多年,陆游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可这段感情在他心里留下的伤痕,仍未曾修复。以至于他在古稀高龄重游他和唐琬的定情之地——沈园时,留下了这两首令人潸然泪下的诗篇:《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我的心一半给了国家,一半给了一个女子四十年前发生的事,直到如今还一直啮嚼着老诗人的心,怎能不叫人动容。纵观陆游一生,他把自己的心,一半给了国家,一半给了一个女子,而且是一辈子。这样至情至性,古今不多见也。
当然人总有七情六欲,都会发牢骚,而诗人多情绪敏感者,故更甚。当然人总有七情六欲,都会发牢骚,而诗人多情绪敏感者,故更甚。
这首早已看透仕途,只求辞官回乡而被迫应召入京,在客栈百无聊赖的心境下作的诗。看似是文人的牢骚之举,实则包含作者对宦海生涯的顿悟及对人生意义的感慨。
最后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篇: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做一个不问世事的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