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10月31日
今天七个学员练习,我们先拜日热身,再拉伸扭转,几组体式完成后进入呼吸冥想,接着谈个人感受。几次下来,身体感觉轻松,呼吸更深长、顺畅,尤其椅背后弯练习结束,呼吸让身体充满能量,平静中带着幸福和满足,内心能体会呼吸深入带来的喜悦。
有新学员,老师会更关注他们,并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和肯定。大概老师认为我的体式相对到位,不用太多肯定,我却觉得被老师忽略,竟然有幼儿园想得小红花的心思。练习时,老师兼顾每名学员的感受、情绪变化难度太大,不但要纠正动作,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对老师要求未免太过严苛。往往很多时候,不被点名也是一种肯定。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身处群体和同学之间,就会生出无声的比较。自己到底是不是做的比别人好,还是比别人糟,总希望老师即时反馈。馆内很安静,没有人说话,没有更多交流,但心理活动并未减弱,某些时段还很强烈。
一个人练习和几个人或更多人练习对内心影响不同,或多或少滋生攀比心理。因此,要有意识调整,将比的心念收回,关注自己,关注身体的感受,如果说真有什么可比性,也是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比,人与人的感受、状态不尽相同,自己最清楚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心境当中。
瑜伽练习更多在向内看,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很容易支配我们向内看的方式,练习不仅仅是体式的练习,更是内在和自我的修炼。这件事并不虚无缥缈,当思绪纷乱,尽力让自己关注一件事——呼吸,让呼吸带着自己去感受身体的变化。
课后朱老师问,今天有什么感受。我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和往常差不多,平静,自然。
回家路上,想起两个练习的细节。一是为什么以三声OM音开始练习。这是一种仪式,就像上课响起铃声,告诉同学们,开始上课,请收回外在杂念和未完成的工作,专注当下,和自己在一起。二是当仰面平躺下来进入短暂放松后,起身时不是直接坐起,而是将头枕于右大臂,静待2,3个呼吸,再行坐起。侧身时,与平躺相比心脏处于第二高度,血液流动趋于平缓,若猛然起身,血液流动加快,头部血液迅速流向四肢,身体调节信号缺失,易出现头晕不适。这也提醒自己,早晨起床不易起的太快太猛。
基于两个细节,可以想见,瑜伽练习作用于细微之处,关注细节,关注平时忽略的感受,关注身体的觉知是练习的重要环节。个人感受来自细微之处,也来自于对细微处的观察与思考,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对理解瑜伽大有裨益。
此外,没有感觉,或感受不多,是不是就没有收获。我的答案是:NO。感受不多,说明练习进入平台期,练习方法、身体强度已趋于平稳,外在表现为无感,做什么体式都不困难,做什么动作都无痛感。此时体式练习需更加标准,不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平台期意味着即将迈上新的台阶,更上一层楼需要时间的累积,认真的练习。瑜伽练习和做任何事相同,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滴水穿石和持之以恒,持续练习,等待时间的回报。
一点心得:瑜伽练习与生活一体,两者无法割裂,尽可能将练习心得内化于工作生活。比如专注练习,也专注正在做的事。在瑜伽练习中收获喜悦,也将这种喜悦传递给家人和周围的人。问爱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无法将瑜伽中的喜悦带入生活,在某些事情上表现的过于烦躁。她说,因为你不热爱这件事,所以你不愿耗时用心,无法做到专注。如果练习瑜伽是让自己更爱自己,让身体保持健康,那么瑜伽带给自己的还有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爱遇见的人。你在某些人、某些事上投入了时间,你也应在其中付诸感情,否则,给你扣个身心分离的帽子,一点不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