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位霸气的煎饼大妈吗?在北京的一家早餐店,煎饼大妈和顾客争执的时候,那一句:“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瞬间,让大妈走红网络。

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月入3万也足以让很多在写字楼起早贪黑的白领们汗颜。不管这个数字稳不稳定,水分几何,但光是卖一份五元左右的煎饼就能月入五位数,足以说明小吃生意有多赚钱。
如果换做是售价在一两元的包子呢?还会不会这么赚钱?比如在上海,包子铺林立,竞争十分激烈的城市。然而,答案是可能的。有一家包子铺就打破了这一切不可能,不仅连续售卖14年而且火了14年。2016年,就实现了20个亿的收入。
它就是巴比馒头。
一.巴比馒头的前世今生
巴比馒头创始人叫刘会平,出生于包子之乡-江镇。1998年,还是年轻小伙儿的刘国平初到上海,用手头仅有的一点积蓄开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包子铺。

由于不了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再加上当时的猪瘟等各种问题。他的店开张不到一个月就关门了,本钱也输得一干二净。然而,他没有停止过尝试,兜兜转转一年左右,刘会平还是回到了他的老本行-包子和馒头之上。
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众多包子馒头店中脱颖而出。因为包子本身同质化程度较高,产品大同小异,要做到差异化谈何容易细。心的刘惠平,在关门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都在积累和考察。他发现,在包子馒头店中,小门店的价格较为便宜,但卫生较差,食材不够新鲜;大门店卫生相对好,材料新鲜,然而售价比较高,而且都是机器搅拌各种馅,口感明显不够。

2000年,在综合了大小包子铺的缺点之后,刘会平重操旧业,给自己的店取名为“刘师傅大包”。为了迎合上海的口味,他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为了专门从家乡采购天然饲料喂养的土猪肉,菜馅也再全部由人工切碎,这样能保持较好的口感;而在价格上,走的是亲民路线,一个包子只卖七毛钱。
就这样,“刘师傅大包”迅速火了起来2003年,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刘师傅大包”店铺名字改为巴比馒头,因为刘师傅这个名字实在太普通,缺乏特色,并不是一个时尚的名字。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芭比娃娃是非常有名的。而巴比馒头的名字,也借了一点光。就这样,通过更名巴比馒头显得更加洋气和活力,也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2004年,刘会平开了十家直营店,加上加盟店一共有20多家。

二.驶入快车道的巴比馒头
真正让巴比馒头走上快车道,是2005年以来开启的加盟模式。加盟这种模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正是这一加盟模式,使得巴比馒头当年就突破了50家门店,2010年更是突破了500家门店,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开放加盟和品牌运作,巴比馒头将自身定位为早餐行业领导者。同时,巴比建立起了早餐行业的标杆,逐渐将众多小摊点和夫妻店挤出市场,成为了全国拥有2300余家门店的大型连锁品牌。据了解,巴比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加盟店供应包子原料等成品,第二部分就是加盟费和管理费的等一系列的收入。
2010年巴比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其利润率在25-3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包子和馒头品类冠军。
三.巴比成功的秘诀
2008年,刘会平注册了上海中饮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辖巴比馒头等多个子公司,2012年中饮集团就通过巴比馒头品牌实现了4.5亿元的销售。
渠道为王
刘云平深知渠道的价值,对其逻辑了解的非常清晰。他还从当下风生水起的生鲜中看到了渠道的价值所在,因为生鲜渠道难就难在最后一公里,然而这就是巴比最大的优势。巴比馒头每天通过上百辆冷链车为门店做配送,生鲜电商的配送业务将率先带到门店,几乎不增加成本,而且门店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也有时间上门配送获得更多的收入。
中央工厂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
标准化运营是所有连锁经营模式都绕不开的问题。就像吉祥混沌、周黑鸭和绝味一样,通过中央工厂才能使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进而走向扩张。
2008年,刘会平在上海松江建立了一个中央工厂,用来支撑整个江浙沪地区的业务,但是这个工厂只能维持1600-1800家门店的业务;2014年,巴比又在原工厂附近新建了一家工厂,用于满足未来巴比的发展。按照规划,巴比不仅向门店配送,而且主动发展团餐业务,为学校、工厂、医院等单位集中供应早餐用的面点。

然而,这并不是刘会平蓝图的全部。在公司的长期规划中,他还计划与专业的养殖公司合作,按照巴比要求供应猪肉;同时与农业公司合作,成立农业园为巴比馒头种植更标准、更安的蔬菜。因为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可以为巴比馒头的中央工厂实现成本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巴比一直致力于打造从农场养殖种植到空港加工,物流配送到最终门店,终端的完整的包子产业链。
品牌思维
包子馒头作为中国传统的早餐产品,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在多见于路边社区和社区商店或附近,绝大部分是个体经营,口味差异,谈不上规模,更谈不上品牌化的经营。
而巴比的成功就在于他把一个小小的包子和馒头,做成了大家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并通过中央工厂的简历,实现了标准化,连锁化和规模化的经营。巴比将自身定位于早餐行业领导者,但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创新和探索、
写在最后
尽管巴比成为了早餐行业的标杆儿,但是雄其心并不止于此。为了配合巴比馒头的发展,推出了独立品牌乐儿心吧。开放园区的儿童活动乐园,还有各种产品的延伸,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世界第一面点品牌”
另一方面,公司加速了自身的“去馒头化”,改叫“巴比”。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全国消费者的称呼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与逐渐丰富的产品相匹配。在未来的中国小镇上都会开巴比店,让巴比角逐国际市场,让“世界第一面点品牌”这样的定位成为现实。
未来,期待巴比爆发大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