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风格真的存在吗?
去年上了一个系统课程,有几位同学理论丰富、知识渊博,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被他们的知识密度和系统性震撼,而同学则反馈我的演绎很棒善于举例。
我们在课前做了学习风格测试,我属于 务实学习者+反思学习者,那几位同学属于理论学习者,还有一些是行动学习者。
无独有偶,在学习风格上,视觉、听觉、动觉、阅读说法占领了很多人的认知,有的人喜欢阅读书籍和深入思考,有的人擅长在行动中学习,有的人则喜欢跟人学。
各种学习风格理论在维度上的选择各不相同,不免让人怀疑其科学性。
人们普遍相信学习风格理论,却很少去质疑它。学习风格真的存在吗?
二、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
英国学习与技能研究中心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选出了现有的70多种不同学习风格理论,把它们和判断人们特有的学习风格的评估工具进行比较。报告作者称,这些评估工具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意。
TEDx的教育演讲,威斯康星大学的Tesia Marshik博士告诉我们:超过40年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学习风格这件事并不存在。
TED演讲:每个人学习风格不同,如何记住所学的内容_腾讯视频
对于特定的项目来说,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喜欢归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你来说就更有效。
三、对学习的启发
学习风格理论形式众多,有些可能是有效的,但我们无法得到到底哪些有效。这样的发现对于我们有着怎样的启发呢?
1、破除自我限制:不分类、不贴标签,不局限自己
在英国学习与技能研究中心的这份报告中,有一位学生在讨论会上接受了评估,拿到结果后表示:“我了解到自己是一个听觉与运动感觉较差的人学习者。既然如此,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听人说话超过数分钟,对我来说都是浪费时间。”
现实生活中,贴标签的事也经常出现:
我不擅长阅读,我有文字障碍....我家孩子挺喜欢阅读,但听力不行.....
这种结论,其实是看低并限制自己的能力。
维珍航空公司的创始人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从小有阅读障碍,直到8岁都不会认字写字,16岁辍学,不过他在17岁创立杂志社,20岁打造了营收195亿英镑的维珍公司。
布兰森曾经回忆道:“后来我意识到,患有阅读障碍总要好过当一个愚蠢的人。”
自以为能或不能,都有道理。你如何看到你自己以及你自己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人生之路的走向。
2、构建成功模式:找到发挥优势的学习方法,提炼并复制。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资源,表现为天赋、先验经验、智力、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这些资源中,总结新经验的能力,把新知识转化为心智结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是否具备一种视觉化的学习风格,实际上并不重要。
我曾经买过不少书,也在慕课上进行过课程学习,但很多都半途而废。我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找到方法。
阅读《战略管理》,自己读很难读下去,但后来参加共读却全部完成。共读探讨、听每章节领读人的解读、自己做领读,都可以调动我的学习热情。
我不擅长深入的理论学习,但我比较擅长跟人学、跟人讨论、案例拆解。这些满足了喜欢与人交往、沟通的需求,发挥了思维+沟通的优势才干,能让我极大提升学习效率。
据DDI的研究,学习者发挥优势的动力比不足短板动力要强,在学习中如果能发挥你优势的学习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3、发现弥补不足:动态测试发现不足,努力弥补发挥潜能。
巩固自己的长处是聪明的做法,但如果能用测试、考验、试错等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不足的地方加以弥补,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我对培训和学习发展领域感兴趣,很喜欢学习探讨、案例分析、实践分享,但在学习理论、系统思维方面需要提升。我以往的表达都比较生动、好理解,但比较发散,我看到结构表达方面的不足,做了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意使用了动态测试的方法。
动态测试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进行某种类型的测试——可以是一段经历,也可以是一次笔试——看到自己的知识或技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步骤二:我决心运用反思、练习、间隔练习或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步骤三:再次测试自己,留意哪些方面已有改善,同时特别注意在哪些地方还需要下功夫。
我先是从过往写文章、发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结构思考表达比较弱,然后我去上了结构思考表达方面的课程,并持续练习。在思考、发言、写文章时运用结构思考的一些方法,最终从随性的表达转变有结构的表达。
动态测试在生活中很常见,学车、写文章都属于此类。
我之所以开始写学习方面的文章,也是意识到我输入大过输出,知识结构比较零散,希望通过输出来构建知识结构,提升理论和系统性。
在绝大多数领域,大部分人可以学着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进行弥补,将自己的全部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开阔眼界,别局限在自己喜欢的那套学习风格中,运用自我资源,发挥全部”智力”,说出你想要知道、做到、成就的事情,列出需要的能力,需要学习的东西,以及从哪里可以找到这些知识和技能,放手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