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伤寒论国学与传统文化人文社科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4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4

作者: 侠医世家毛巾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8:02 被阅读10次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80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 十四个(擘)  干姜 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注解:

    所谓“大下”。是用了比较厉害的丸药,里面应该是有巴豆之类的药物。大下自然津液大伤,干姜是温里救津液的。“身热”,“微烦”,说明热偏上偏表,栀子,干姜二药合用,药简力专,药不在多,而在中病。

    这里顺便说一下生姜和干姜的区别。都是热性亢奋药。

    生姜有发散之性,能助胃的运行,也能助汗,主要用于表证和虚寒型的呕.

    干姜是晒干的姜,运化之气减了,温中之力更强,能刺激胃化生津液而无发表之弊,所以主要用来温中治津液虚。

    原文:

    81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注解:

    便溏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大肠就一定有寒吗?不能这么说,有热未必就大便干结,有时候也会大便烂软,甚至于还会腹泻。况且栀子汤是以清解上热为主的。说某一个症状不可服某个方子,或者说某一个证可以服某个方子,这都是不严谨的,治病需要充分的证据,需要多个证指向一个结论。此条疑非仲景本意。

    原文:

    82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 二两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解:

    发汗后病不解,还发热,而且出现了“心下悸”,“头眩”的反应。我们知道,这两个证都是津液虚造成的。津液虚有阴证的津液虚,也有湿证的津液虚(因湿,水饮不气化成津液)。这里是二者兼而有之。

    “心下悸”是水饮在中焦。“身瞤动”,肌肉会动,湿气在肌肉里游走,这个跟表证是有关系的,如果没有表证,湿气不会跑到肌肉里来。“振振欲擗地”,就是站不稳了,要倒下去的感觉;“振振”是身上颤动,这是有湿气,且津液大虚,湿多血少。综合来说,这是一种湿气在全身游走,且津液大虚的证。

    茯苓和白术去中焦水饮;炮附子温全身之阳并救津液;生姜健胃兼发表。合而用之,既救津液又祛肌肉之湿。

    这个方子里不好理解的是白芍,历来争议很大。白芍无非两个作用,一是敛津液,二是泻下焦之实,在这里主要是引全身之水往下走。泄水可以用泽泻,猪苓,亦可用少剂量的大黄,为什么要用白芍呢?因为泽泻,猪苓咸寒,大黄太破。泄水之力都太强,白芍更适合阴证些;这里有津液大虚,茯苓,白术,附子,生姜合用是热燥的,将湿气化去之后,白芍兼有敛津液善后的作用,津液不复,病必不解。所以中焦用药并不局限于药物具体是治什么的,也没那么多死板的用药禁忌,什么白芍不能用湿证,白芍伤肾阳,这都是局部的医学思维,背离了中医的整体精神。仲景是把药物看成一种能量场,相须为用,以之平衡人体的能量场而已。

    此方以真武为名,真武者,北方水神也,名之以治水之方。

    原文:

    83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注解:

    此三条的原理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津液虚的人不能发汗

    先说第一条。“咽喉干燥”,注意这个“燥”字,前面有提到咽干,却没有提到“燥”。“燥”比“干”更热,说明这里是热伤津的情况,不能再发汗以耗津液。

    第二条,“淋家”是指有尿道炎症,小便淋漓如膏甚至有脓的人。这种炎症也是消耗人体津液的,所以也不能发汗,发汗后容易出现小便带血。这是津液伤了,下焦之热反重,无津液来泄热,只能动血。

    第三条。“疮家”。长疮也会消耗人体津液,哪怕身体疼痛有表证,也不可发汗,发汗后就会“痓”。“痓”是偏亢盛偏热性的津液虚反应,人体的筋腱剧烈抽缩,严重的话人还会角弓反张。

    《伤寒论》部分药物剂量换算备注: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s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