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律师行业的传统性决定了其互联网意识的滞后性,律师行业的从业者也大都是被互联网浪潮所裹挟加上那些“捋律师羊毛”的互联网公司的不厌其烦的思维输出使得其互联网思维“得以觉醒”,开始从拒接门户销售人员的电话到开始主动联系各大门户网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当事人们都已经使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寻找律师,如果律师再不使用互联网就将与时代的发展产生隔阂,甚至逐步被边缘化。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说律师使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那如何高效的利用互联网为我所用呢?相信绝大多数律师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虽然律师的逻辑思维非常的强,但事实来看他们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梳理出自己的应对策略,只是在被动的接收互联网公司的宣传,被动的接受各种名目的律师培训洗脑,自认为掌握了互联网+律师的精髓,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离开热闹的课堂之后还是两眼一抹黑,来不及整理与吸收刚接收的思想又奔赴了下一个名目的培训,作为一个在互联网沉浸多年,对在线法律服务的3年从业经历的跨界新丁,在此我总结了3个互联网+律师的渐进步骤
1.定位
这里提的定位更多的是市场定位,两个关键词“垂直”+“坚持”,为了满足当事人的多种需求,律师普遍都是全能律师,但正是因为大家都是全能律师,所以当事人在一群律师中看到你的概率就非常的小,所以,要想做好互联网+律师就必须先做好“垂直”,精通某一领域,把这个领域做精做透,等品牌建立的时候“垂直”的巨大价值就会充分体现,一提起这个领域,大家就自然而然会想到你不会再有第二选择,举个例子,“七八点”专注于为企业提供股权架构方面的咨询与服务,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企业,这种市场定位够垂直够细分了吧,正是因为这种垂直,现在连雷军都找他们来做股权架构。二是“坚持”,很多律师觉得如果我只做一个业务领域我的收入肯定会锐减,因为业务范围减少了,案源自然就减少了,但换个角度考虑,由于你的垂直和坚持,未来这座城市这个领域绝大部分业务都是你的,那这个业务量还少吗?青年律师都面临资源和人脉的瓶颈,与其有这个时间去和别人吃饭、聊天,为什么不能拿出这个时间来钻研业务及案例呢?时间都是一样的,就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2.渠道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信息共享及信息流动,当你的信息真正流动起来的时候才能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门户网站举例,现在很多律师的做法就是写上基本信息、律所信息之后就不再维护,坐等当事人上门咨询,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互联网已经进入WEB2.0的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维度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对方能够不仅从技能、经验方面对你有个了解,甚至可以从你的日常状态、同行评价来对你做出判断。在这点上,最近快速崛起的金装律师把渠道建设的淋漓尽致,从他们为律师准备的名片就可以看出其风格,一改之前信息展示、案例展示的“死”的信息变成了可以看到律师在律师圈子中的人脉、排名以及当事人给这个律师评价的标签还有律师同行给这个律师评价的标签,真正做到了从多维度了解一位律师的业务能力、亲和力及交际能力,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标签让当事人对这位律师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就会对律师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从而为建立合作打下了信任基础。
3.互动
不得不说,互动是建立律师与当事人信任最好的桥梁,现在越来越多的律师倾向于使用百度知道之类的在线法律服务产品来与当事人建立联系同时建立自己的品牌,一方面可以沉淀更多的数据来为律师的品牌形象与口碑做背书,另一方面也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扩散了律师的知名度,结合我们第一条的“定位”原则举例,在百度知道上,如果你看到一个律师一个月回答了用户1200个股权架构方面的问题(1天回答4个问题),就能够保证在股权架构方面,这位律师能够带来足够多的品牌背书来赢取有股权架构方面需求的用户的关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回答更多的问题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品牌在积累、口碑在积累、知名度在积累,何乐而不为。另外,前文提到的金装律师,笔者与其产品经理在沟通中得知,下一步他们打算让企业家也融入到产品体系中,律师通过自己的名片打造自己的形象,通过与企业家的互动建立信任感,这样就能真正的获得企业家的信任,建立并稳固两者的合作关系。
最好,笔者认为,所谓互联网+法律也好或者互联网+律师也好,不是使用互联网来改造了法律行业,而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让这个行业更加的信息透明,更加的高效,让拥抱互联网变革的律师甚至是律所能够抓住机遇打败固守传统从业模式的同行。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可以体验金装律师带给律师的渠道与互动的便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