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希望的老师形象往往是这样的——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呢,学生非常感激,然后重新做人。
可真正的受到教育,然后真正改正了的,往往是“撞了南墙才会头”——吃了一堑,才长了一智,才是真正改头换面。
比如,我小时候因为不想吃玉米面饼子,出门扔到了外面,正巧被老爹看见,他没有打我,却让我跪到一个小靠椅子上……也是自从那次之后,我在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养成了节约的习惯。
教育,可能惩罚的手段更有效果。过去的私塾教育,戒尺就是先生的标配。包括钱钟书先生,自以为很聪明,在一个暑假时,胡乱看一下杂书,被他老爹发现,痛打了一顿,从此走上正轨。
惩罚是批评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但只是惩罚,效果也不一定好,这时候需要指出一条道——建设性意见。
这就好比治水:在封堵的时候,一定要给出另一个出路。这也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疏导,而不是他父亲的办法,只是封堵。
批评就像封堵,而建设性意见就是疏导,二者组合起来,效果就要好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