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遐思

作者: 濯明月于涟漪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07:19 被阅读1次

农历七月十五日
民间俗称鬼节
道教称为中元节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妈妈,我想玩‘僵尸’,你帮我拿一下嘛。”

丫头说的是前两天我去西安顺路给她买的玩具:一把橡胶做的萌萌的豌豆枪,三颗圆溜溜绿油油不知道什么材质的豌豆子弹,还有一尊阴森恐怖的帽子僵尸。把子弹塞进枪口,对着僵尸一捏圆鼓鼓的豌豆枪,“啵!”打中的僵尸应声而倒,对三岁的小宝宝来说,确实蛮有趣。

在哥哥的熏陶下,这小丫头一点也不像女孩子,芭比娃娃们都被她大卸八块,对飞机汽车恐龙僵尸却一往情深!

“你昨晚把‘僵尸’放在卧室窗台了,自己去拿吧。”

“不——我害怕。”丫头噘着嘴。

“你都玩过一天了,还怕什么?”

她把嘴巴凑近我的耳朵,窃窃细语:“我怕屋里有鬼。”

我差点笑喷,玩‘僵尸’的人,还怕鬼?

自从能够用语言与哥哥顺畅交流,丫头就从哥哥那里接受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念头,胆子越来越小,只要一个人呆着,脑子里那些什么怪兽啊、鬼啊、僵尸啊就都冒出来了,倘若再听到一点正常声音以外的风吹草动,就惊恐万状地扑进我的怀里。

其实,她哪里清楚这些本就是大人们臆想出来的概念,只是意会和放大了哥哥的恐惧。

每当哥哥吓得她尖叫着“鬼!”“鬼!”躲到爸爸身后,爸爸就轻描淡写地笑话她:“别听你哥的,哪里有鬼呀?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鬼!”

世上有没有鬼?这个还真不好说。科学和迷信这两个势不两立的派别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也不那么对峙了,麻省医生邓肯·麦克道高关于灵魂21克重的实验至今还争论不休呢。

我宁肯相信灵魂有重量的说法,不管是21克,还是6~48克,总之,在人落气的一刹那,生命体征消失的那一刻,是有什么东西离开了凡胎肉体,与这具血肉之躯分道扬镳了。

那飘飘缈缈离开的东西,敬畏者称之为灵魂,惧怕者称之为鬼,相较于剩下的沉沉皮囊,不足一两的重量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却又恰恰因太微不足道而成为一个永久的玄奥,因为玄奥,好奇的人类便想象出这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故事,“僵尸”应该是关于停止运行的有机体那一部分的。

这些灵怪异说在民间流传的悠久程度绝不亚于人类文明史,如今更成为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的噱头,我的童年,也是在这种让人惊惧又好奇的“鬼文化”熏陶中长大的。

中元遐思

小时候,村里那些青壮的叔伯,不知道是不是像老人们说的“阳气盛,不怕鬼”,最喜欢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和年轻的姑姑婶婶讲惊悚的鬼故事,声情并茂凿凿有据,听得我后背嗖嗖生冷风,感觉黑夜就像一只潘多拉盒子——

前伸双臂直挺挺跳着的僵尸、披头散发吐着长舌的吊死鬼、飘飘忽忽不知其形的魑魅魍魉,都趁着月黑风高窜出来骇人索命,最可怕的是一种扮作人形的鬼,仔细看会发现它没有下巴没有脚,常在夜色将至的傍晚出来作乱,因此,我们几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荒凉的暮霭里看见某人,就会战战兢兢下意识地去瞧他的下巴和脚,仿佛下一秒就会魂飞魄散。

至少在十岁以前,我是确信鬼魂的存在的。

小学高年级以后,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教育,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又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就无畏地成为无产阶级无神论者了,常常摆出一副大人的姿态教训那些用鬼唬人的毛孩子:“别在这儿骗人了,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

鬼神从来不分家,既然没有鬼,也就没有神了,年少气盛的我开始鄙夷母亲和外婆的迷信之举:焚香祈祷,挂坟烧纸,求神拜佛,卜卦算命,简直是愚昧昏聩!偶尔迫于无奈陪同她们一起去寺庙佛堂,也只是冷冷地敬着——因为这是一种宗教信仰,虽然,那时并不懂什么是宗教,但隐隐地知道,信仰是善念之源。

从什么时候起,我又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了呢?

是因为算命先生的一卜先知八字推演都成了谶言?是因为深陷命运之网无力逃脱?因为“水知道答案”里一朵朵唯美或狰狞的冰晶?因为惊闻物理巨头一生都在为证明上帝的存在而努力?还是因为科学证实了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

当我开始确信冥冥中自有一股力量(或规律)操纵着这个日月盈仄、辰宿列张的宇宙,不管是斯宾诺莎的上帝,还是佛法的虚妄无明,总之,我不敢再拍着胸脯自信不疑地妄言:“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鬼!”

我该怎么跟丫头解释呢?在她这个年纪,我所了解的,不了解的,相信的,不相信的,都无法跟她说清楚,其实连我自己也不是真的清楚。

也许,她须像我一样,走过旖旎层迭的迢遥征途,见过大千世界的繁复多姿,经历从迷信、到置疑、到不信、再到确信这样一个千折百转迂回漫长的始末,才能选择去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也许,相信鬼神的存在,就像相信耶稣的存在一样,那是一种信仰,是对宇宙生命未知奥秘的一种敬畏,它无关乎科学或迷信。

我拉着丫头的小手,和她一起走进卧室,把‘僵尸’拿出来,“啵!啵!啵!”豌豆大战僵尸游戏开始!

中元遐思

母亲打来电话,说七月半了,要回乡给外公上坟,问我是否同去,当然要去,所有庄严肃穆的仪式,都是阴阳两隔的亲人缱绻不舍的凭藉思忆。

我出生比外公去世晚一年,无缘谋面,从外婆、母亲和乡亲的追忆描摹里,从他留下的不多几张照片和军功章里,我能够触摸到那个温和良善又刚直执拗的形象,并且坚信,倘若他不是因为医疗落后而生病早逝,我必会在他那里得到千万倍的疼爱。     

每年除夕、清明、中元,只要有闲暇,就随着母亲去坟前祭奠,透过袅袅青烟,我常常想:这一方矮矮的坟墓里,躺着一个我熟悉又陌生的人,已化作一堆白骨,那瞬间失去的21克此刻去了哪里呢?是否真的如外婆和母亲期冀的那样,在某个异度空间注视着与他血脉相连的子孙?可是如果连血肉躯都腐化了,又有什么能够联结我们?……

哦,罢了罢了,再这般胡思乱想怕是要癔症了,连圣贤都不能参透的生死,岂容我在这里胡乱臆测?

丫头摆弄着蓝脸僵尸,尖尖的帽子已经被她摘掉了,鼓着眼睛龇牙咧嘴有几分滑稽。

“妈妈,有鬼吗?”

“不知道。”

是的,我不知道,我宁愿她带着问号在漫漫长路上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寻答案,任何时候,她都有权决定自己相信,或不相信。

《寻梦环游记》里说:真正的死亡,是所有的人将你遗忘。一万多天以后,我也将走上那条幽阒陌生的路,不管那条路上铺满的是象征着太阳的光芒的金灿灿的万寿菊,还是指引通向幽冥之狱的血红的彼岸花,只希望那一天自己走得不要太难看,且潇潇洒洒不带走一片云彩,所有身前身后千丝万缕的牵绊都两相遗忘,我的孩子们在我离开后,能够涣然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生命纵然是孤独的,但并不凄凉,一世盛衰沉浮已足够精彩,我想,我不需要轮回,也不需要怀念。

相关文章

  • 中元遐思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妈妈,我想玩‘僵尸’,你帮我拿一下嘛。” 丫头说的是前...

  • 中元遐思

    今日中元节,下中雨. 下午和胡姐聊天.她说是前两天是给自己家亲人烧纸的,今天要给夜游的野鬼烧.与小姐姐聊天,她有是...

  • 中元遐思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她在嘶吼的蝉鸣声中悄然而至,把清爽的金风牵到池塘。荷花摇摇摆摆,阵阵幽香将青蛙的歌声和蜻蜓...

  • 中元遐思

    晚自习之后回家的路上发现很多人在烧纸钱,又看见朦胧的月亮很圆了,突然想起,明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那些逝去的亲人们,...

  • 中元节遐思

    晨练时,发现楼上一住户二人提了枕头大小各色纸包若干,在一个角落里焚烧,昨天一个合作伙伴也提起要回乡祭奠先人,我才想...

  • 中元节遐思

    快到中元节了,山西老家的习俗是外婆舅舅要给外孙外甥送面羊,寓意为护外孙健康成长。有的地方范围也扩大,比如我们属于山...

  • 中元节遐思 - 草稿

    晨练时,发现楼上一住户二人提了枕头大小各色纸包若干,在一个角落里焚烧,昨天一个合作伙伴也提起要回乡祭奠先人,我才想...

  • 2019-08-15

    中元节遐思 文/曹亚辉 伸开掌心 掬一捧雨滴 淡淡的清凉 透入心底 思念 随着心脑慢慢燃起 秋雨与夜凉缠绵不断 来...

  • 中原诗人舒怀新诗《遐思》

    遐思: 遐思在于升华, 升华源于理想, 理想源于完美。 人类的翅膀就是遐思, 因为遐思能缩短距离, 遐思能飞到万里...

  • 一颗糖

    遐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遐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e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