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确定定位
你能很好的定位,其实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一半。
阿里巴巴通过大量调研认识电子商务是未来的方向,我们也可以通过大量调研,研究属于自己领域的位置。
又如
昨晚看了博研论文 SCI要刊登的难度性。
读博读研,需要研究以往的论文,那些精彩的文献至少30篇,
然后再综合写一篇文献综述,论述那些问题是前人,没注意的,哪些问题是前人未解决的,
经由导师指导,能不能向这个方向开展?如何通过实验获取实际数据的研究,如果导师认为这种研究时间过长,而且无解,他会驳回你的研究方向。
如果可行,那你就可以往这个方向研究,研究有时不是你一个能做出来的,需要各个领域的不同人员共同研究得出的精确数据。
用一个《本草纲目》的例子来说吧,明代李时珍发现草药的编著的经书有误,于是决心编写一部正确的普惠世人,难度可以说10星,因为当时这种经书,都是历代皇帝,通过花重金举国之力耗时几年才能编著一次,所以当中书中会错漏百出,但是无奈之举。
李时珍30年写书,10年复检,40年时间创下世界巨作。
(内容来自cctv,典籍里的中国,那些学者专家演员研究制作,十分动人,很多观众都流泪了)
李时珍通过翻阅前人的800多本本草经著作,以崭新的分纲列目,将他们一一标注
就是参考前人800多本已经够他忙了,他还需要到全国各地游历,和群众调研,探讨,书上的真确性,一草一药皆尽调, 当他写完还没来的复核,他已经50-60岁了,又用了10年时间复检,人生有多少个40年,他就用自己一生写下巨著,最惨他到死了,还没看到他写的书出版。
真是遗憾。
然后典籍的中国,借学霸撒贝宁,穿越回到李时珍未死前,亲手把后世珍藏的巨著交到他手中,以穿越了却李时珍终身遗憾的事。
《本草纲目》相比sci之而无不及。
李时珍抄文献不难,难就难在校对,事必躬亲,在当时要凭自己一力去做那么伟大的壮举,写书花30年,在现在快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人口普查也是需要很多人参与,科技进步了,调研的手法多样了,同样30年时间,社会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可能已经无人驾驶了,到时候调研安全性,方便度,产品贡献度已会,在电脑中能实时监控了。
再这里,重申调研的重要性。
例如爆款文案,他们写的东西,是经过顾客反馈,销售精英的精彩话语收集,哪些最能打动客户的,客户有哪些痛点而设计出来。所以写是不难的,难在,是精准调研。
那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请客官自由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