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

作者: 路福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15:57 被阅读0次
宋应星300年后遇见袁隆平剧照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看了一段中央综艺频道的《典籍里的中国》,里面介绍的是《天工开物》,让我很是感慨。

我知道《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的宋应星,但这本书是到底是写什么的,却一点也不清楚,直到看完电视我才明白,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第一篇《乃粒》写的是种粮食,第二篇《乃服》写的是做衣服,《彰施》第三是取色,《粹精》第四写的是打粮,《作咸》第五是制盐,《甘嗜》第六写的是制糖和蜂蜜……

作者解释说,《乃粒》在前,《珠玉》在后,取其“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整书中要包括先人之智慧,要囊括今世之技艺,特别强调: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好一个“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和人工共同开创万物的意思。比如水稻,最初是自然形成的,起源于我国湖南,已有4700年的种植历史。这种自然稻的产量很低,最好的时候也只有亩产500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院士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让两个远源的水稻种系杂交,从后代选取优良稻种。经过61年研究,目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超过了3000斤。

准确来说,我知道《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是在上高二时期。那时所有的一切都是瞄着高考,老师印了好多主要知识点。这个内容是从“文学常识”的板块里,作为重点,硬背下来的。至于书里写的什么,估计老师也不知道。

只知书名和作者,在记忆里成为一个坚硬的符号,这样的“知识”,有什么意义?何况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单纯记忆性的东西,在那时的高考中,绝对能超过30%。更好笑的是,这部书根本涉及不到什么文学!

要不是40年后的我,看到《典籍里的中国》这档节目,这本书的名字,即使陪我到棺材里,也不会明白名字背后的意义。

太可怕了!

前段时间看了个视频,是一个中学老师赵旭十分钟的演讲,让我耳目一新。她说,我教了15年书,我的学生都是既有知识,又有文化。那个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重点,而是有文化的教育。

为了考试分数,他们拼命地几米厚地刷题,废寝忘食地死记硬背,却丝毫不了解知识背后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他们生怕自己输在这条起跑线上,却一个接着一个地倒在了终点站前。

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他们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这个国家新时代的主人,他们不知道这个国家新时代的蓝图有多么地迷人,他们更不知道,要掌握这份蓝图,需要哪些综合素养。

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

赵老师说,如果教育都能忘记初心,那我们的孩子们丢掉的,将是他们自己。

教育,要给你发现美的眼睛,要给你向往美的心灵,要给你创造美的双手!

真正的教育给人的绝不是知识,它还要给你诗和远方。

相关文章

  • 诗和远方身在何处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什么是我的诗和远方。我努力的寻找着,诗和远方好像离我太过遥远。 每天看着朋...

  • 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 远方和诗 诗的远方 远方的诗 在彼之岸 我却在此岸!

  • 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 等世界温柔散尽,我便只有诗和远方。 诗,便是...

  • 诗和远方 诗悦何派;何处是远方?

  • 理想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理想的诗与远方。 诗和远方,我理想的诗和远方是什么呢?未来的理想生活又是什么呢...

  • 别光想着诗和远方,先问问自己会不会写诗

    诗和远方,听着很美好,想着也很美好,只是,只想诗和远方,也只是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毕竟是现实。...

  • 我有诗和远方哦

    我不懂 想着诗和远方 一集又一季的刷剧 想着诗和远方 无忧无虑 想着诗和远方 事件发生 想着诗和远方 … 一直一直...

  • 对不起,我没有资格

    安顿不好眼前的苟且,奢谈什么诗和远方。 ——题记 “诗和远方...

  • 买房限制你的自由了吗

    之前写过关于诗和远方的文章,有些人说我歪曲理解诗和远方,诗和远方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可没有说向往诗和远方是错的,我们...

  • 远方

    我也有诗和远方 可我的诗很烂 远方很黑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it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