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月,我发现身边精简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
春节期间,我彻底清理了房间,翻出来各类衣和物,满是褶皱,一番折腾,发现能给生活增彩的屈指可数,一狠心就清空了无用的冗杂。
前两天,我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要在微信通讯录删人了,日后有缘,江湖再见。有意思的是,被删人回复为什么被删。
汪涵不止一次在节目中提到:他的微信好友从未超过100人,朋友圈更是从未开启 。
好像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情。
1
每天迎面互联网信息,让很多人无比焦虑,繁忙纷乱,懂得很多道理,依旧不能让人生活更好。
正值金三月,职场内外景象沸腾,身边朋友有想跳出去的,有想跃进来的。不管如何跳跃,奋斗中都夹杂丝丝焦虑。
所以及时给生活做减法,轻装上阵。
汪涵谈到删除陈坤和范冰冰微信: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所有时间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比如我的一个《得到》朋友,在《得到》上订阅近二十个专栏。我问他:“这么多专栏你学的来吗?”
他说:“当然!学不来啊。”
我说你这一下子吃不消啊,反正我肯定吃不消。
他小叹口气:“我已经优化了,一段时期深度学习一个专栏。而不是一天把每个专栏看十分钟,不然我会无比焦虑。”
所以情绪性地为生活增添各种内容,特别无用,把自己搞得焦虑,消耗时间精力。
他们去做减法,就是想的特别明白,想要一种生活态度,想要更好工作,更好生活。
丢芝麻捡西瓜的思维,趁早有。

2
当然,我不是说全然放弃生活的丰富,有些人也许能力和精力跟得上野心,能奔驰。
你说他们丰富生活不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吗?也许吧,衡量的方式很多种,每个人都有不同。
但我相信,那些厉害的人,一定是在某一时间段,精进自己的一项或两项能力,逐渐扩展开来。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对生活充满焦虑感,还不断给自己徒增焦虑的人。
工作上内容很多,不去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成天抱怨当下体制;学习上渴望获得各门类知识,一个劲买各领域课程,各方面浅尝辄止......
这样的状态,只会陷于焦虑循环,无法破局。
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说: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了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是时候收拾自己了,不管是家务还是脑子。

3
庄子在《养生主》中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大意是,生命有限,知识无限,用有限生命追着无限知识,是要挂掉的。明知会挂还要追,那肯定就会挂了。
战国时期的庄子都有此感慨,那时候没有纸,能有多少书看。时间有限,不能什么事情都要做,要有所选择和有所舍弃。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习惯:去参见一个活动,路上遇到一位好久不见的好友,和好友多寒暄了几句,晚出来的几分钟正好赶上下班高峰期,活动迟到了。
或是提早就到了,发现时间还早,顺道去周边超市买点日用品,不巧排队遇到收款问题,活动迟到了。
这是一种思维定式:穿插进来的事一定要做,否则就亏大了。
跳出思维定式,去做减法,可以从生活琐事做起,确定重要的事,敢于舍弃无关紧要的事。
这个故事你可能听过:
有个小和尚问:师父,你得道前都在做什么呀?
师父:洗衣,挑水,煮饭。
小和尚:那你得道后在做什么呀?
师父:洗衣,挑水,煮饭。
小和尚:那你都沒有成长变化呀!
师父:不,以前我是洗衣想着挑水,挑水想着煮饭。现在洗衣就是洗衣,挑水就是挑水,煮饭就是煮饭。
用减法思维破局,一段时期专注一件事,把一件事干好。总有些人,专注做具体事情,哪有时间去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