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内容:
21.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22.四季之美
23.鸟的天堂
24.月迹
习作:——即景
语文园地
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
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四季之美》按时间顺序,多点表现景物的美,侧重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按时间顺序,写出同一景物静动两个面的不同景象;
《月迹》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透过孩子视角写出月亮升起的动态变化,月光普照大地的宁静、和谐美,富有童真童趣。
《鸟的天堂》——知道什么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了解表达方式。
《四季之美》——体会动态描写的好处
《月迹》——体会动静结合,融入人物活动。
《古诗三首》——鉴赏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古诗三首》的思考:
学生能区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学生能很好的借助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没有难度,我采用了一个学生说一个画面的方法,因为这样补充回答学生反倒积极性更高一些。
这些都是学生会的?那学生不会的,或者比较模糊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动静结合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动静结合的景物给人什么感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是被后人尊称“诗佛”,他的诗中总有一种禅味,你看这首诗,雨后的山是幽静的,明月的深夜是幽静的,泉水淙淙流淌是欢快的,归来的浣女让竹林沙沙作响,让莲花摇曳生姿,此刻的山因为浣女的归来而有了生机。这就是作者喜欢的山居生活,有幽静,也有生气。这就是动静结合描写景物带给读者的感受和回味。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是静的,乌鸦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月夜的宁静,江边的枫树静静矗立,而跳动的渔火伴随的是一个难以入眠的人儿,漂泊的忧愁,思乡的惆怅。遥远的钟声声声入耳,不安的心儿难以安放。以动衬静,以静写孤独,以孤独写惆怅。一个人,就凭一首诗,流传千古。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的行军是动的,夜深一切就安静了,旅途的劳累可能让士兵们早已酣睡。而外面风雪交加,甚至都聒噪至极。此时心心念念的是那温馨祥和的故园。人在旅途一直是动的,而等着人儿归来的故乡是动的。你来或不来,你回或不回,它就在那里。人在外都是漂泊不定的,而回到家乡才会让心儿安定。借景抒情,借旅途的动表达漂泊的不定,而此心安处是吾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