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佐佑上下求索社会生活社
【谈古今“遗憾”】——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7)

【谈古今“遗憾”】——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7)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11:24 被阅读0次

    【谈古今“遗憾”】——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7)

    面对很多选择,我们总是来不及思考。结果不是放弃,就是遗憾。有些人想要重来是因为遗憾,有些人想要重来是因为失败,有些人想要重来只因为太美好。人生不能后悔,只能遗憾,因为遗憾只是在感叹错过,后悔却是否定了自己曾经的选择。

    人生总会有太多的遗憾。曾经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却因为贪玩浪费了,等到需要用知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有个人死心塌地的爱着你,你却一往情深的爱着另一个人,伤透了爱你的人的心,等你历尽沧桑明白爱情时,那个对你死心塌地的人真的死心了,而你却爱上了她;不懂事的时候让父母操碎心,还经常让父母伤心,懂事了以后想回报父母,但他们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一、古人的遗憾

    1.回不去家乡的遗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多少人少小离家,尝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叶归根,却只见物是人非。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情怀总是相似的,而当他们终于回归故里,看到的又是什么?  

    是儿时的朋友“儿女忽成行”?是梦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妇”?还是“山河依旧在”、“知交半零落”?或许,让人伤感的从来不是自己斑白的鬓发,不是自己如旧的乡音,而是谁家小儿笑吟吟问出的那一句客从何处来。  

    半生羁旅,一世飘零。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何时起,故乡也终成了异乡。

    2.未完成事业的遗憾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来啊,诸葛丞相就到了五丈原……”大概每个人都熟知诸葛亮的故事,可是却没有人忍心听完。  

    诸葛丞相是忠的代表,智的化身,却终究也没能实现他的平生夙愿,没能光复汉室以报先帝知遇之恩。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生只为酬三顾,却终究客死北伐途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奈何上苍不假年。

    3.永别挚友的遗憾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是柳宗元最后写给好友刘禹锡的愿望——如果他日圣上开恩,允准我们告老归田,我们就比邻而居,做一对“邻舍翁”吧。可它却最终没有实现。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及第,两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样仕途坎坷。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从此开始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二人尚在贬谪途中,圣旨再度传来,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当二人终于等来了召他们回京师的诏书,已经是十年之后。然而这只是短暂的相聚。二人很快再度被贬,柳至柳州,刘至连州。两人再度结伴南行,终在衡阳话别。仿佛有了生离死别的预感,柳宗元连作三首别离诗,这首《重别梦得》是第二首。而这一次的诗文唱和,连同柳宗元最后的愿望一起成为了绝唱。  

    四年后,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死前嘱咐仆人将自己的文稿交给刘禹锡。刘禹锡在扶母亲的灵柩过衡阳时听到了柳宗元已经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立刻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以寄哀思,此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之后更是倾毕生之力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人生得一让自己盼望晚年比邻而居的挚友是多么幸运,而这个愿望却最终无法实现,又是多么遗憾……

    4.死别夫妻的遗憾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悼亡诗总是情真意切的。有元稹“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锥心刻骨,有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缱绻情深,可是每每想来,在心头萦回不去的,却是贺铸这痴绝的轻轻一问——谁复挑灯夜补衣?  

    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鸳鸯,旧日的居室,新舔的孤坟,空空的睡榻,凄恻的风雨,伴着诗人“何事不同归”的诘问,一切都是都那么凄厉,可到了结尾,却只剩下一点痴缠温柔——不知道在多少个夜里,温柔贤惠的妻子挑亮了案头的灯,一针一线细细为他补一件衣裳。没有赌书泼茶的闲情,没有红袖添香的雅趣,可是那个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却将陪伴诗人以后无数个无眠的夜。  

    往事如昨,周遭如故,可那个惺忪着睡眼为我补衣裳的人如今却再也不在了……

    5.迟到邂逅的遗憾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美好的爱情一定是及时的爱情,比对的时间、错的人更让人遗憾的,是错的时间对的人。  

    如果他没有出现,她的生命或许将一直平静无波,相夫教子,贤良淑德。可是他偏偏出现了,捧着一对明珠如同捧着他的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却引得丈夫猜忌防范,只好含泪还回明珠,叹一声只恨没有更早遇见你。  

    世间缘法太难讲,若是有缘有份,自当共结连理,若是无缘无份,自当对面不识。可是这样的一场邂逅到底是有缘无分,还是有份无缘?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6.未能亲见盛世的遗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明明说着人死灯灭,万事皆空,却放不下想看看这万里江山成一统。  陆游始终都是那个僵卧孤村却有铁马冰河入梦的陆游。怀才不遇也好,壮志难酬也罢,陆游一生真正遗憾的绝不是个人的浮沉荣辱,而是大宋的破碎河山。该是怎样的执念,才让弥留之际的老人不忘叮嘱儿孙,将来如果大宋的军队收复河山,一定不要忘记来我灵前相告。  

    或许陆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六十多年,真的实现了“九州同”。可是一统天下的却不是宋朝的王师,而是元军的铁蹄。宋末元初的诗人林景熙见证了这悲凉的一切,写下了《题陆放翁诗后》,末句云: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或许我们该庆幸陆游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切吧……

    7.无处可躲战争的遗憾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乱世出英雄,英雄立于累累白骨之上。  

    后人为将军做传,为英雄立碑,而河边那一具具无人殓葬的白骨,又有谁还记得?他们可能是孝顺的儿子,战炮下贴身穿着慈母赶制的冬衣;他们可能是年轻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听见娇儿喊一声爹爹;他们可能是贴心的情郎,说好了凯旋之日便叫人抬着八抬大轿风风光光迎娶心爱的姑娘……  

    当他们倒在遥远的土地上,当他们年轻的身躯已经变作枯骨,远方那些他们归来的人却还不曾听闻噩耗,还自顾自做着团圆的梦……

    8.没有出现奇迹的遗憾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顾贞观的友人吴兆骞受人构陷,流放于苦寒之地。作者借用申包胥立誓救楚和太子丹质于秦而终得归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营救友人的决心。  

    申包胥和伍子胥是好朋友,伍子胥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哭秦庭七日”,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  

    太子丹质于秦,求归。亲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而。”太子丹仰天长叹。后人用“乌头马角”一次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乌鸦自然不会白头,马儿也生不出角来,可在顾贞观的笔下,“乌头马角”之前却加了一个“盼”字,悲凉沉痛,感人至深。明知不可能,却始终忍不住盼望奇迹的心情就是如此吧……  

    古代诗人的遗憾与今天人们的叹息相比,更深远、开阔,而生活在越来越物质化的现代的人们,更多了一些脆弱的矫情,古人的遗憾哪怕再令人惋惜,也让人感到舒畅。

    二、发生着的遗憾

    无疾而终的暧昧,未能走到最后的初恋,幼时渴望却不曾获得的关爱……这些令人放不下的憾事似乎都有着某种相似性。为什么我们会对“未竟之事”念念不忘?

    曾有一个来访者,她高中时喜欢过一个男孩子。他们之间有过很多暧昧的小事,当时她周围的人,包括她自己,都觉得他们马上就会在一起了。后来她因为家中变故中途转学了。遗憾的是直到她走,那个男孩也没有向她表明心意,而她自己也是个被动的人。再后来,他们也慢慢断了联系。

    直至今天,她还常常想起那个男生。她仍在纠结,对方当初是否也喜欢着自己。我问过她“你是还喜欢他吗?”她说,是这种“不了了之”的感觉一直在心中,让她难以释怀。

    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们过去没能完成的事情有关。“未竟”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本可以”,意味着不甘、懊悔和遗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它不一定是宿命般宏大的事。看了一半被迫中止的电影或小说,特意去吃却刚好关门了的餐厅,在我们去找机会完成它们之前,这些也都是未竟的愿望。我们也一样会牵挂要去实现这些愿望。

    我们会一直有欲望终结曾经开启过的愿望、疑问、甚至人生命题,这是一种本能。曾经非常看重,却已经极难、甚至不可能有机会完成的事,会一直让我们感受到认知上的不舒适。一直怀揣着这种无法完成的隐痛是折磨人的,人们选择种种方式逃避这种痛苦。

    有的人选择否认,拒绝承认自己曾经有过的渴望;有的人选择遗忘,完全忘记自己曾经渴望过什么。还有更多的人下意识地,模拟类似的情境,寻找相像的人,试图在复刻的版本中完成自己的未竟之事。

    在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复刻过程中,有两种常见的行为,分别是补偿和发泄。

    补偿可以是对自己的。

    一个人因为小时候家里物质条件的匮乏,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长大后竭力追求物质和金钱,用挥霍来自我补偿。

    再比如,因为和曾经的恋人无疾而终,而试图借与一个和对方相似的人在一起,并获得更好的结局来补偿自己。

    对他人的补偿行为也很常见。

    在过去的关系中,由于自己没有在重要的时刻没有保护好伴侣,让对方受到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后来将这种懊悔和愧疚转移给之后的伴侣,格外留意对方的安危,巴不得时刻在陪伴在旁保护。

    发泄则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方面,将想表达却未能如愿表达的情绪发泄到别处或他人身上。

    一个人在小时候受到虐待或不公平对待,即使幻想了数次表达愤怒,捍卫自己的情形,却最终停留在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在之后的关系中显得很易怒,将这种压抑的怨愤发泄在对方身上。

    补偿和发泄不是平行的,它们往往会同时发生。并且,它们通常也的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未完成的煎熬。

    但,如果人一直逃避和忽视最初的那件没完成的事,只是去完成类似的、自己复刻出来的事,人们依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完整”。“重复”常常是这一行为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人们反复地将自己置于相似的情境或关系中。在这种无意识的重复中,痛苦会短暂地缓解,却很难消失。

    在这个重复地、不断地想要填补未完成的过程中,人们还会付出一些无谓的努力。甚至可能因此错失那些更重要的、更珍贵的,或是现在这个自己真正想要、需要的人和事。未竟之事对当下最大的影响,就是限制住自己的选择。你以为自己是在自由地选择,其实是被过去的心结操纵着。

    一个人可能因为不能接受和初恋之间无疾而终,而总是在之后的人生中选择和初恋相像的伴侣。但事实上,如今成长了的他已经不再那么欣赏像初恋那样的人,也不再适合像当年那样的一种关系了。他可能会因为被这种“不完整”的执念绑架,而偏执地相信自己还是喜欢那样的人,并在遇到令自己心动的人时被“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他们不像”这种念头干扰,从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心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失去的可能性”,人会变得更不快乐,同时还会失去更多“未来的可能性”。一味地执着于过去的未完成,会在当下和未来留下更多的遗憾。

    三、直面缺憾

    当你意识到了自己未竟的事情,也应该发现了麻木的重复无法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直面自己的愿望,并接受“这件事本身注定再无法被完成“的事实,是必经的一步。这个过程无疑是痛的,但我们须要承认,缺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承认你最想要的,可能就是永远无法得到。最深的渴望,可能注定不曾拥有。承认它,然后为它、为自己深深地哀恸。同情自己,感到悲伤,难过哭泣。这些都是解开未完成心结所必经的。

    这个承认和面对的过程也是一场郑重的道别。你可以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一个人去当初说好要一起去的地方;带上曾经的日记回到当年生活的地方,将日记和未完成的愿望一起留在那里……要知道直面痛苦,可能是放下痛苦最好的方式之一 。

    过去的,别再遗憾;未来的,无须焦焦;现在的,倍加珍惜。

    丁俊贵

    2020年2月2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古今“遗憾”】——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lz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