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描写一个场景一件事的时候,就像进入游戏然后引擎开始加载,人物从方块变得圆润,场景由模糊变得清晰。
2.构建的场景是怎么样,是否符合日常逻辑,考验着作家的功力。我个人觉得小白的功力应该是这样的,场景很简单,有时两个人,有时一群人,一张桌子之类的,谈话内容也苍白无力,没有深度,或者说是语言不“高级”,就是些嗯嗯啊啊,进去了吗?进去了,我去了,你压着我头发了…
3.写小说本来是以故事为核心,对于场景的追求也不那么偏颇,简单的场景其实就是相声小品,但是语言却很丰富,大道从简吧。
4.人物的性格。性格会决定他们会对一件事的看法以及行事风格,会对剧情有推动的作用,而且这还算是阳谋,意思就是读者眼睁睁看着角色走入深渊,想阻止他,但是他又是这个执迷不悟的性格,就造就了这样的故事。有些角色会成长,到了故事中后期,或许由执迷不悟变成灵活多变,这个角色就活了起来。
5.人物的性格全是作者的故事和作者的心理映射吗? 是也不是。写故事的同时也是作者的一个成长过程,跟作者的阅历有关。
最开始作者只有找自己身上的东西来放大,因为人是多面的,复杂的,甚至于身上还有魔鬼,这都很正常,把这些性格特点剖析分割开,形成了一个简易的角色,是善就是善,是恶就是恶,宛如动画片。
后来作者开始成长了,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随着时间推移,他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观察他所接触的人和事,甚至有时候需要亲身经历体验,感受欢乐与苦痛,这点类似于福尔摩斯这种侦探,经常角色扮演,甚至女装,不是自己的属性,写出来也有模有样,抓住了普遍规律随时还可以编造,如果捕捉到精髓,会让从事其行业的人感同身受,那这就是佳作了。
6.脑海装这么多东西会精神分裂吗?为了描写罪犯的心理,就去凝视深渊?写作看来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
7.有时候不知道是自己功力问题还是碍于文字的局限性。 比如说一个反派角色,边骑车边哼着摇篮曲,或者是可爱的歌,脑海中又密谋着毁灭世界的想法,这个场景以影视剧的形式表现要好得多,会调动观众的听觉。现在本来人心就浮躁,作者的字斟句酌,读者是不会深入阅读的,而且对于一些共情能力差的人来说,更加感受不到这种反差,影视剧的声色或许会弥补这个天然的BUG。自己不行,居然还怪起了衣食父母,罪过罪过[委屈][委屈][委屈]
8.那什么时候开始动笔写呢?所有都被一笔带过,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迷,你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