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炒面

作者: 一两茶叶 | 来源:发表于2021-03-30 09:12 被阅读0次

炒面到底是什么?它不是炒面条。炒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因地域不同,制作原料稍有区别,制作手段和食用方法大同小异,将原料炒熟,按一定比例磨制成粉,或者是直接将面混合好后,在锅里炒熟,即为随时可以食用的炒面。

炒面

我不敢说鲁西南地区的人都吃过炒面,但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制改革前后时期,我所在的农村周边村庄的人,都偶尔吃“炒面”。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妇女们都不愿意进厨房做饭了,就趁天气凉快的时间段,进厨房把面炒熟,放到小口袋或小瓮里。吃的时候,倒入碗里适当面、适当开水,进行搅拌均匀,就可以一口一口地吃了。为了增加食欲,当时就买一种叫“糖精”的东西,如芝麻粒大小、白颜色的,一暖瓶开水放两、三粒就能使水发甜,然后用这种水拌炒面。土地承包改革后,当时每家里都富裕了些,就开始用白糖(白砂糖)或黑糖(红砂糖)和炒面一块搅拌着吃。当时一般人家常吃的是杂面的炒面,我爱吃的是白面拌黑糖的炒面,主要是糖甜。

电视剧剧照

在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跨过鸭绿江》40集电视剧中,曾有“一批炒面样品送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元帅和几位副司令员亲自品尝后,立即给国内发回加急电报:带来的炒米样品甚好,把米磨成面,速制送来。”的镜头。这里的炒面就是一度成为志愿军主食炒面。当时的炒面是用70%的小麦,30%的大豆、高粱米或玉米等原料,经炒熟、磨碎,加0.5%的食盐,混合制成的方便食品,易于运输、储存和食用。但炒面(包括电影《上甘岭》中,志愿军吃的压缩干粮)的营养成分过于简单,缺乏多种维生素,长期食用容易上火,肚子胀。

上甘岭电影画报

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偶尔吃一次两次的炒面没有问题的,我也是建议大家少吃炒面,多喝稀饭,养胃。

相关文章

  • 鲁西南方言杂谈-炒面

    炒面到底是什么?它不是炒面条。炒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因地域不同,制作原料稍有区别,制作手段和食用方法大...

  • 鲁西南方言杂谈-衩

    “娘来,我的汗褂子开衩了,您给缝缝吧”,这句鲁西南地区的人的口语中的“衩(读音chǎ)”,就表达了“衩”的本义--...

  • 鲁西南方言杂谈-嘟

    近日,我女儿让我听抖音上的一首“嘟嘟嘟嘟,嘟嘟喂嘟嘟”歌曲,让年轻人很是洗脑和魔性。作为下岗老汉的我,对此也是持欣...

  • 鲁西南方言杂谈-待见

    有人认为鲁西南地区人们的常说口语“恁不待见俺也好,待见俺也好,俺都好好地待见俺婆婆”中的“待见”,是个乡村俚语,土...

  • 鲁西南方言杂谈-齆

    文友“娓娓道来”、“小鸭家”指出“方凳子”在鲁西南地区叫“杌桌子”,我写成“矮饭桌”为“杌桌子”了。我写的是错的,...

  • 鲁西南方言杂谈-言语

    在鲁西南地区,有时候,将“招呼、回答、开口”词语用“言语”表达出来,如“恁也言语(招呼)一声就跑啦”,“恁俩见面嘞...

  • 鲁西南方言杂谈-支使

    今日,有朋友打趣我,问我曹雪芹是不是鲁西南人,或者是在鲁西南待过,或者是家里有鲁西南的人,为什么《红楼梦》里净是些...

  • 鲁西南方言杂谈-羯

    鲁西南青山羊,在国内比较出名。鲁西南青山羊公母均有角,有须,有髯,体格小,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

  • 鲁西南方言杂谈-酒肴

    “现在有酒了,咋弄点酒肴去?” “小强家炒嘞落生(花生)不孬,俺去装一褡子(衣服口袋)来,当酒肴中不?” “管管管...

  • 鲁西南方言杂谈-些

    “些”字在《汉语字典》里,给出的意思是“拼音xiē和suò,读作xiē时,基本字义是表示不定的数量和用在形容词后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西南方言杂谈-炒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sw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