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荔枝钻情播报名家教育观
名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感悟:要领导,不要管理

名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感悟:要领导,不要管理

作者: 皮猴蛋蛋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7:01 被阅读509次

    作者简介:贺传庆,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十佳班主任,语文名师,聊城本地家长教育倡导者。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学生家长团队”在简书平台发布。

            寒假里面,又看了几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有的很好,有的仅仅是题目很好,不乏观点有打架的情况。有的书籍将如何教育孩子介绍的头头是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很详细,我仔细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去管理孩子的话,家长基本上就没有了个人的时间和空间,家长比孩子还累——我的一个观点是,在孩子的功课上,如果家长比孩子还累,那么孩子的成绩一定是有问题的。

           其实有很多流行的教育观念非常严重的误导了家庭教育,比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比如“让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先做到”。尤其是后一句,对孩子对家庭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这一句的负面影响就在于让家长、老师丧失了很多教育的正当性,滋长了孩子不健康的攀比心理,扭曲了正常的长辈晚辈的关系,扰乱了家庭应该有的娱乐活动。在这一个口号的鼓动下,很多孩子振振有词:你还批评我呢?你做到了没有?在这种质问下,我们家长和老师就丢盔弃甲了。

            孩子有孩子的使命和生活轨道,家长有家长的使命和生活轨道,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各有其运行规律,虽有交叉交集,但绝对不能完全融合,也无法完全融合。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生活轨道都是家长基本经历过的,所以长辈才能在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上给孩子以教育;尤其是失败教训方面的教育。

            比如,我们自己可能就因为早恋、上网、玩物丧志导致没有考上好的大学,现在只能从事一般的工作,我们当然就想让孩子不走自己的弯路。但是孩子的那一句质问,却让我们自己理不直气不壮。再比如,孩子上学后尤其是上中学后,很多家庭就断网断电,孩子学习,家长也不再看电视,这样对不对呢?我认为是不对的,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业就中断了家长应该有的正常娱乐。孩子写作业不能看电视,然后因此要求家长不能看电视是一种绑架行为。家长工作了一天或一周,有权利也应该通过看电视等方式放松,而孩子写作业本是他这个年龄段应该完成的义务。孩子能不能看电视和家长能不能看电视因人生阶段的生活方式不同,因而不具有可比较性。孩子因此攀比甚至要挟家长是极其错误的。

        所以,从道理上给孩子讲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很有必要的,有的时候可以很幽默地说:要求孩子不谈恋爱,那么爸妈如果不谈恋爱,怎么会有孩子呢?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界限要划分清楚,这样孩子就明白了自己应该遵循的轨道,安分守己,大人自然垂拱而治。

            作为父母,要去领导孩子,少去管理孩子。领导孩子,就是给孩子指出这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个社会的主要行业,给孩子亮明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得失成败并诚恳分析,指出并分析孩子的个人各方面的特点,分析孩子擅长的职业和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分析现实中孩子产生的各种困惑。

            因为要去领导而不是管理孩子,家长应该有更广阔的思想和视野,比如结合自己从事的行业,平等地和孩子探讨影响自己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得失成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遇到问题如何不怨天尤人,如何分析条件东山再起,如何充分利用环境事半功倍,生活中的蝴蝶效应是怎么发生的。

            也就是说,领导孩子首先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正确的总路线,并且将制定的依据让孩子充分理解。孩子的叛逆、顶撞等等,说穿了还是不理解,他自己也很迷茫,也很误解,他这时候需要的不是监督和管理,而是指点迷津。所以家长要前看三十年,后看三十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坐标。

            这是思想上的领导。如果我们认为孩子思想很明白,就是不行动,我认为孩子还是不真明白。很简单,我们判断孩子在思想上是否明白,就看孩子是否和我们深入地探讨过,认真地摆事实讲道理争论过,没有争论过辨认过的明白不是真明白,没有结合事实的明白是没有根基的假明白。孩子即使说我明白了,其实是说“我服从了”。人们对于服从的东西总是想拖延,对于真理解的东西却愿意立刻行动,这是人的本性。

            比如,在媒体的误导下,孩子总是认为应试教育是万恶的,为应试教育做题是扼杀人性的,是不人道的,在这种思想状态下,孩子即使理性上认识到只有多做题才能考高分,只有考高分才能上好大学,但是从内心深处他是排拒做题的,所以他就要拖延。

            大量做题的必要性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做题,总结,增加大脑神经解决各类问题的回路,并形成一种本能的潜意识,成为终生的一种技能。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依赖于大量的训练,尤其是思路的训练。我想孩子从这个角度理解了做题,那么他的抗拒心理就会减轻很多。

            思想上的领导之后,就是心理上的领导和行动上的领导。思想认识清楚后,孩子还会有心理上的畏难和行动上的缩手缩脚。这个时候,少量多次的原则就应该用上了。

            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指引、指点和指明。我们家长利用自己成年人在思想上的成熟优势、社会上的人脉优势、生活工作的技能优势和人生的阅历优势,从一定的高度上让孩子茅塞顿开,那么家庭教育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尤其是家长亲身示范自己如何解决遇到的难题的,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做生意的朋友亲身向孩子讲解如何融资、如何分配奖励、如何应对个性比较强的员工或者客户,如何面对吃闭门羹的尴尬,等等,这些亲身示范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思路的拓展是一般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可惜,我们很多家长把自己解决工作难题的辛苦努力变成了道德说教甚至是绑架:你看老爸为了养活我们这个家多不容易啊,要废掉多少脑细胞啊,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么?我们本来可以向孩子展示如何解决难题,最后因为思维角度的不同却变成了向孩子的诉苦和索取,遭到了孩子的反抗,一把好牌打成了僵局!何其悲剧!

            思想问题解决后,就是行动问题。如何让孩子行动,首要的是先解决我们家长的思想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家长有这么一个心理:这孩子思想上都明白了,为什么迟迟不行动?或者思想上明白了,为什么学不了三分钟就坐不住了,不能像人家优秀生一样专注用功?同志们啊,要知道,优秀是一种长期训练而成的能力,不是态度和决心。

          作为家长来讲,孩子明白了,那么是不是要立刻显现效果?管理者思维是立刻要效果,思想明白却不行动就要去管理管教,不服从就要采取各种措施。领导者思维却以为未必如此,他会充分理解孩子:想明白了,那好,去做吧,做好做坏先不说,做多做少先不说,先做去,试试看我说的对不;不想做了就放下,累了就歇歇,如果有问题了就再来问我;做好了算你的,做砸了我负责!你先干起来看。领导者的这种思维彻底打消了孩子的心理障碍,发动起来就很容易了。

            如果面对优秀的孩子,领导者思维的家长更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指点江山,预言未来,给孩子给家庭勾画宏伟蓝图,给孩子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内心充满澎湃的激情。

             或许有的家长说,这些材料我到哪儿找去?每晚的新闻联播就行,或者微信的订阅号也很好,刚才我就看了一篇文章,叫《震惊老外的9项中国制造》,大家可以搜一搜,看了之后立刻就会感到自豪,更关键的是孩子从中能发现学习知识的广阔前途和伟大应用,看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看到了英雄的用武之地。

             管理和领导都给孩子下命令,但是管理的命令是具体而微细,领导的命令是指明和发展;管理的命令是让孩子按照管理者的规定去操作,往往限制了孩子的空间和信心,领导的命令是让孩子自己随机行事,往往是发展了孩子的空间和信心;管理太追求效果的速度,而领导却会注意孩子做事的低起点和慢节奏,注意培养孩子的加速度,也就是管理往往侧重于一时一地,而领导往往侧重于全局、历史、现在和未来

             所以,管理思维看不得孩子慢,领导思维却欣喜孩子终于迈出了历史性一步;管理思维往往用尺子衡量随时准备奖励和惩罚,领导思维却往往分析失误的盲点和新的发力点;管理思维往往是上级压下级,孩子当然反抗家长,领导思维往往领着引着陪着指点着谈笑着,孩子不知不觉就高山仰止,最后是家长不走了,侧立路旁,只是远远地看着孩子渐渐远去的矫健背影,满含笑意。

            每一个家长,都要注意对得起“家长”这个词里面的“长”字,做家庭的领导者,不要做家庭的管理者。管家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贬义满满的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感悟:要领导,不要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v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