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不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复盘都是假复盘。——趁早
今天,是2021年的第270天。在无戒老师的365日更挑战营的社群里,老师请大家总结一下过去200多天的写作情况,计划一下在还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的写作计划。看到很多小伙伴都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有了一定的突破,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加上这篇小小的阶段性总结,今年我写了267篇文章、50多万字。本来应该好好统计一下更新的字数和文章的类型,但最近几个月来,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让我没有时间好好统计一下这两三个月的写作情况。的确需要在这个最后的96天的关键节点来好好统计一下、总结一下,好鼓励自己可以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完成日更365天的计划。
感谢无戒老师组织的日更365挑战营,让我可以更好地养成习作习惯,并以写作为契机,去撬动更多可能,探索自己,探索世界。
1.输出倒逼输入,用写作拓展边界
正式因为有了日更365天的目标,我每天不得不去想今天要写什么。在大半年的时光里,我写的最多的文章类型就是各种心得和复盘:读书感想、观影体会、学习心得、写作总结……学习和写作,可以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需要写作的内容,内容从哪里来,内容就可以从我学到的、看到的、读到的内容中来、心得体会中来。而写下这些心得体会,又帮助我更好地回顾了阅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上过的课。
台湾创意天后、畅销书作家李欣频常常提醒人们学习、反思和创造的比例应该要达到1:1:1才好。也就是说,一味学习、吸收而不进行消化、转化甚至升华,是没有意义的。
知识,不是拿来好看的,而是要实实在在为我们所用的。如果读了一本书,我们的心中没有波澜,没有因为阅读而激起行动,没有因为学习而引发创造,这样的学习是十分可惜的。
原来没有写作目标的时候,听课听一听就算了,书读一读就这样了,电影看过也就看过了。但有了要写作、要日更这个目标,我就好像竖起了天线,看书、学习、观影的时候,都会变得更加敏感,也更愿意思考所接触的内容和我自己的关系,以及我可以怎样应用。
在输入的时候,心中会泛起波澜,脑中 会有感受。但如果没有写作的画,这些想法转瞬即逝。但当我把这点波澜和想法写下来时,原来的一句话,就会在书写的过程中,向一颗石子投入原本平静的湖面一般,慢慢向外扩张,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一句话变成了一段话,一段话变成一篇文章。短短的1000字,却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
而我因此也更加愿意去学习新的东西,因为我知道接触的任何知识、思想都可以为我所用,至少在文字层面上。但事实上,输入和输出的结合,让我收获了更多。
2.书写倒逼思考,用文字厘清思路
巴菲特说:“没有什么能像写作那样,迫使你思考并且理顺自己的思想。”
因为工作中常常写各种文字材料,加上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就想通过日更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记得前几年的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写很多东西,因为感觉在写作上大脑的转速特别快,各种遣词造句、结构分布、标题撰写都不在话下。而这几年,因为工作内容和岗位的变动,写作的任务少了很多,中间有一段时间甚至基本不用写什么东西,处理的都是一些具体的工作。
对于很多不爱写作,或者闻“写作”色变的人来说,不用写材料实在是太好了。但是我觉得不是,在那段不怎么用的日子里,工作是轻松了,但是觉得自己的主动思考明显少了,而当要写点什么的时候,虽然“老本”、功底还在,但明显感觉到速度满了、思维迟钝了。
记得有一次,领导给我和一位同事分工的时候,让我做统计,而让那位男同事写材料。但是我感觉到我的写作水平并不在他之下,而且我不想做枯燥的统计工作,于是,我向领导提出,能不能换一下,我来写材料,让那位男同事来做统计。
我的这位领导当然知道我的水平不差,但他最后还是决定由我来统计,男同事写总结。理由是,我的办事风格干脆利落、有决断,在做这份时间紧、任务重,还要催促各相关单位报送数据的统计工作中,我可以高效不纠结的完成。但是,我的那位男同事常常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让我的这位领导非常头疼,想来想去,还是他写材料,我统计,整个工作会比较顺畅。
好吧,我对这样的安排也只能表示接受。但是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在那个时候,我的写作水平虽然还是不多的,但是还没有达到舍我其谁的地步。至少,和那位那同事比,我写和他写,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而我扪心自问,虽然无论是数据统计、联络联系、后勤保障、任务配合,甚至写作,我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我的写作能力还没有能够达到力压群雄、没我不行的地步。
从那以后,一方面,我注意在为数不多的写作任务上更加精益求精,哪怕是做一个实施方案,也是尽量做到完美,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我的思考能力在提到提升,就像今年我日更了267篇千字文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文字的排列组合中进步明显。文字组成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有意义的是,文字的组合体现的是文字背后那一套能够自洽的逻辑。
而另一方面,我也常常表露出,对于材料写作任务的喜爱。在很多人没有切身体会到写作对于个人成长的好处时,大家对于写材料都是唯恐避之不及。接了下材料的活常常意味着加班。但是,尝到过写作对于思维帮助的我来说,我发现,写材料其实才是更加自由的工作任务。
因为这其实指向的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写得少的人来说,他们对于写各种材料需要花费的时间是没有概念的。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要冥思苦想、痛苦万分的写半个月的总结、报告,我可能一个、两个晚上就搞定了。这多出来的时间,我就可以去吸收、学习更多的东西。
写作促进思考,思考让写作质量更高,两者作用之下,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高效完成其他任务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而当有重要的报告需要撰写时,领导为了不影响我写报告,就会把一些有的没的工作任务分派给其他同事去分担。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特别是每天都在写作的人是越来越走向自由的。
这就是思考和写作共同促进的作用,是值得每一个人好好利用、“日日挥刀500次”的两把利剑。
3.日更倒逼记录,用书写见证美好
近几个月来,部门工作增多,每个人都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加上两个孩子开学季,让我花在日更写作上的时间变得少了。这不是说单纯打字的时间少了,而是读书学习的时间少了。虽然也在看书,但是没有更多的时间梳理心得,无戒老师的每周一课也已经落下了好几节课。之前,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听边听无戒老师讲课,边制作竖版思维导图知识卡片,之后撰写学习体会。或是看完一个章节的书后输出思维导图或者视觉笔记,在这些笔记所搭建的框架的基础上,和认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有学习的时间,但是没有反思的时间,因而也就没有多少创造的空间。我只能积累着,等有空的时候把这些心得补上。
那我的日更计划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为了日更而日更——只能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某件事的感想。管他写得好不好,管他是不是碎碎念,管他有人看没人看,先写了再说,先记录了再说。
所以,近期的文章都是各种心情、感悟、生活的记录、工作的吐槽、所见所闻:工作上遇到的奇人奇事那是一定要“骂”一番的,拖儿带女过程中的笑和泪那也是可以记录一下的,就连汽车引擎盖里钻进了一只小猫咪也被我记录了下来……五花八门的各种自由书写至少让我保证每天能在午夜之前完成当天的千字文。
虽然,也曾怀疑过这样的文章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后来,我释怀了,写总比不写好。完成胜过完美,完美之前先做到完成再说。我的目标是写365篇文章,没说要写365爆款大热文。
这些记录,对于其他人来说不一定有价值,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记录,日子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而记录了,这些转瞬即逝的时光仿佛变得更有意义。每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出日路其实都见证了我的成长、笑与泪,都值得用文字好好收藏。
在未来的96天里,我将继续用文字、用写作见证自己的成长,也期待自己的成长能让文章更有价值。
“人无法用同样的自己,换不一样的未来”,而写作就能让每一天的自己都那么得不一样!
无戒学堂日更第267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