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嵘读书”视频稿(“樊登讲书”听书学习笔记)】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概念,第二个是“致”,致良知的致。
在阳明心学里“致”是把良知贯通下来体现在言行上,就是把良知落实在外在的事物之上。
做到“致”的第一步是醒觉。
这就是 我们 首先 得 学会 对 自己的 习气 有所 警觉。
我们修心、修已,最大的困难是克服惯性也就是习气。
我们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惯性不断地作战,这个惯性就是不醒觉的状态。
因此中国古人有个说法叫:“逆觉”,逆水行舟的逆,逆觉就是醒觉。
也是孟子说的“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什么叫放心?你的心都跑到美国去了你都不知道,所以你要把那颗心找回来。
这就是醒觉的过程。
用生活中的事情来备注一下什么是“惯性”:
因为近期体检,你的身体部分健康指标超标,因此准备减脂,或者你明明刚刚用过餐,身体根本不需要任何热量时,你看到你爱吃的食物,你就去吃,这是凭惯性。此时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是醒觉。
再比如1860年10月法国一军官劫掠圆明园财物后还引以为傲的写信告知当时在法国的雨果。而雨果收信后非常气愤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行为大加讥讽,并且声明抗议。
劫掠圆明园那些罪恶之人就是凭着贪婪的惯性,蒙蔽了良知行事,而雨果没有凭惯性站在自己是法国人的立场考虑事情,而是凭良知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行为反对,声明抗议。雨果就是对自己的习气有醒觉。
有了第一步醒觉之后,接下来就是依凭良知本身的力量。
你要知道,你体内良知一旦被调动起来,良知本身的力量涌现,凭良知的判断去行事即可。
这时候要注意外在的学养,包括一些居静、格物、学习理论的这些功夫,都只是助缘而已,都是帮助你醒觉发现自己的良知的辅助方法,不可以本末倒置。
就像王阳明在之前 一直向外求的时候,他发现根本找不到,
但是 一旦 在 内心当中 去 依靠 良知的 力量 ,
凭良知去判断这件事情,“所操益熟”的时候 ,
这时发现良知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力量 ,把他带入到一个正确的循环当中。
王阳明一生的丰功伟绩正是因为坚持致良知,因此在他离世时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致就是贯通。
做到“致”首先是醒觉,然后是依靠良知判断,根据良知的判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做到“致”需要注意的是,在修习“致”的时候,静坐、学习理论、养气等外在形式只是辅助,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依凭良知在事上磨、事上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