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Z城生活过,一定对一种声音不陌生,那就是大街小巷路口都会听到的四个字“摩的摩的”。
从来没在哪个城市见到过这样仅凭一辆两轮电动车便出来拉客的摩的,大部分城市里称之为“摩的”的交通工具,至少是改造过后带有顶棚的电动三轮,我的家乡便是这种。所以,当我在Z城第一次见到有人骑着普通电动车招揽客人的时候,确实还不太能够理解和接受。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疑惑,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意乘坐这样独特的交通工具,对街头巷尾公交站牌附近不停的喊着“摩的,摩的”的师傅视若无睹。真正第一次做摩的是和一位同事一起,惯于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我,在一次下班后偶遇同事要去我住的地方附近找朋友聚会,由于正是下班高峰,路上拥堵异常,为了赶时间他招呼了一辆正在拉客的摩的准备出发,恰好与我顺路,盛情邀约之下,就与他一起坐了摩的。摩的确实跑的飞快,一路上我都紧紧抓住后座,在飞驰里揪心着一辆又一辆擦肩而过的汽车,紧张的全身僵直,待到地方下车的时候脖子、手腕、胳膊都酸痛不已。老实说,这一次的初试体验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对摩的的印象仍然是不好不坏,反正还是不会去主动坐的,毕竟如果不是赶时间的话没必要突破自己所谓的心理障碍。
比较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半夜,独自一人乘坐摩的的体验。当时由于公司活动结束较晚,准备回家时已经差不多半夜十二点了,本来想打出租车回去,和同事一起出来时却被她一起招呼了摩的,于是俩人一人一辆摩的奔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各自归家。而这次的乘坐经历曾让我一度对“摩的”产生恐惧,并发誓再不乘坐。夜半的Z城变得难得的空旷与安静,路上的车辆绝不会再遭受堵车的威胁,本想着一路平稳回家,却又是有惊无险的惊心动魄。这位彪悍的摩的师傅在空荡荡的街道上飞驰的时候竟然连闯红灯,一个又一个路口看也不看呼啸而过,吓得我心里一直默念阿弥陀佛,保佑我安全到家。或许有些人觉得这样想有些小题大做,路上车少闯个红灯又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当你亲眼看过路口被撞飞的电动车时,也会觉得有些后怕,有时候惨剧的发生仅在一瞬之间,你永远无法估计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也是在这一次开始对摩的有一些了解。虽然内心害怕的要命,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跟师傅聊了聊天,得知载我的大叔并不不是职业摩的客,只是下班之后业余顺路拉几单生意,白天是在酒店工作的大厨师,晚上拉摩的兼职,顺道儿就把钱赚了。也有全职做摩的生意的,却也因竞争太多而赚不到什么钱。
真正对摩的印象大转变是在早上上班路上。周一早高峰,眼看就要迟到却还堵在路上,被迫下车转车也赶不及时间,无奈之下看到站牌附近停靠的摩的便赶紧上前询问,在迅速讨价还价之后,立刻上车,把不要迟到的希望都寄托在曾经轻视的小小摩的上。在堵车长龙中灵活穿梭的摩的果然不负我望,让原本可能迟到的我在最后一分钟顺利打卡上班,避免了被罚款的厄运。
自此以后,我终于理解了Z城摩的存在的意义。在Z城这样一个堵车严重的城市,机动灵活的摩的是上班族赶时间的最佳选择,当你苦等的公车不来,来了又遭受世纪大堵车的时候,善于见缝插针地行走在车流间的摩的似乎成了最佳选择,而是这也是Z城连续多年以来取缔“黑摩的”而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
摩的十分容易分辨,黑色的摩托形电动车车身,后备箱被拆掉以容纳更多人乘坐,毛线织成的座套儿上绣着XX车行几个鲜绿色大字,师傅一般头戴深色棒球帽,穿深色衣服,有着饱经沧桑的深颜色皮肤,在路口,在公交站旁,半趴在车把上,对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漫不经心的招呼着,“摩的,摩的”。
更有甚者,在暮色降临的公交站前呼啸而过,只留下一个一闪而过的黑影和回荡在嘈杂空气中的一声“摩的摩的”。
所以说,摩的是“堵城”Z在实践考验中衍生出来的无奈产物,或许当未来的某一天,Z城不再拥堵时,摩的就会在城市生活中逐渐淡去,而那时,简单的一句“摩的摩的”,便能勾起曾经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