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都既渴望爱又惧怕爱。
有人说,喜欢是放纵,而爱是克制。
年轻的人儿不懂得什么是爱,于是总是跃跃欲试。
初尝了爱情的甜蜜,短暂就消逝,只剩下了一人在原地痛哭。
而后,仰天长叹,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担心自己再次害怕受伤害,于是开始主导每一次的亲密关系。
会想尽各种办法控制对方,只要对方与异性接触了就如临大敌,各种心慌,发堵。
人们把这种情绪称为“嫉妒”。
认为这是在意对方才有的行为,将这种具有破坏性的情感当成两性关系里必须长存的情绪。
一旦,大家不在意了,那就是不爱!
爱这个字很好写,可是懂就很难很难。
爱在心智成熟的人心中才会开花我们对它的看法与感觉,来自我们从小耳逐目染的父母关系,朋友信息共享,以及很多言情剧或歌曲诗词。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数一直生活在资源很匮乏的环境中,还有许多传统思想,并且大家对爱这个词总会与“性”挂钩。
于是,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人可以很坦然地与我们说这个事,反而想尽办法让孩子躲避任何可能早恋的情况。
一旦遇到这种事情,简直如临大敌,会去打会去骂,各种恐吓与施压。
这些年轻人很多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很好奇,很多是出于想了解与自己不同性别的人而去接近对方,可面对周围的人各种阻挠,反而会让孩子做出过激行为,甚至认为爱是可怕的,与羞耻相连。
我知道,很多父母是出于担心,担心孩子会受伤,担心孩子会影响学习,没法有个好前途。
可我们却忘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只是生理上的成熟,还应当有心智上的成熟。
我们对爱与性,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会另人浮想联翩,那潘多拉的盒子,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孩子的生命里。
这个世间里,有男人也有女人,这是人最基本的分类。
而后,我们根据这个,为他们赋予各种角色与身份。
可到了社会里,家庭里,我们却只看到了父亲、母亲、老师、朋友等等这样代表角色的名词,但我们却不敢面对对方是一个人,是一个男性或者女性。
那么作为人,同你一样的人,你有的问题,难道对方不该有吗?
可人类却存在着“认知偏差”,我们固执的认为自己或者自己重要的人,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做出什么我们无法接受的事情。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正因为它,我们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穿透自身经验,看到我们大家如此相同。
爱在心智成熟的人心中才会开花我们买花,会看这类花的通性,而单选这个,是因为它存在着一些符合它本质以外的小不同,很多时刻,我们总会徘徊不定。
那么人呢?
人类有什么不同吗?
人类虽然占据地球上绝大的资源,可我们依旧还是地球上生物中的一种。
我们人和其他动物在出生时就是同一起点,我们的身体与我们的心智需要一点点儿成长以及进化。
一个人,如果他身体成熟了,可心智却并未打开,那么很多时候,我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对于心智未开的人,那么他最可能要做得就是,吃、睡、繁衍后代以确保自己的生存以及整个人类物种的长久存活下去。
爱,是一种高纬度的情感,甚至无法准确被人度量出来。
我们人类在心智没有进化时针对这类抽像事物的理解不了的,我们会去把它物化,让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被人度量。
于是这个标准,会变成车、房、彩礼,又或者变成了惊喜、礼物等等。
爱属于精神类,它如果想要被目前的人所感知,它需要进行一些物化,变成人类可以理解的。
然而,一旦眼睛只看那些物的存在,却忽略了本质,那么这些物没了,就不会有新的物出现来表达出爱了。
爱在心智成熟的人心中才会开花另外,在我们从小感知到的爱让我们认为它是控制、占有等。
于是,我们不敢爱,不敢接受,害怕建立亲密关系,对我们来说,那里是责任,是束缚,是痛苦,是无休止地麻木。
好像这个世间根本没有快乐与幸福可言,也更加没有梦想与希望。
我们接近爱,可害怕爱,仅仅敢去追逐它,却不肯相信,我们会真的得到它。
其实很多时刻,那些所谓的爱,不过是自我心里的投射,一切都是个人的幻想,我们在一个人想像未来时,从来没有问过对方想要什么,他对于未来的设定是什么,而我们只是一切以自己为主,太担心自己会被人遗忘,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那些单方面的自我感动,才是幸福的最大敌手。
爱在心智成熟的人心中才会开花若二者有幸,真的遇到了爱,可是一旦遇到了这个三维世界里的各种制约时,而自我心智却没能挣脱各种概念以及关系的围困,我们很快就会放弃了!
一旦一个人缺少了与爱的真实链接,马上就会跌落回去,我们一面感叹爱情虚无缥缈,一面流着眼泪告诉后来者,爱情都是假的。
一个人,如果可以长久感受到爱,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智力量,可以了解更多不可以被物化的抽象事物。
这样,就能看到了这个世界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概念、经验它们的局限性。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