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主题——商朝的兴衰
公元前1600年,发展于黄河下游的部落,以汤为首领,打败了夏桀的部队,建立了商朝,定都毫。上一次提到蚩尤,也在下游流域,他们的部落以青铜武器著名,民风彪悍、作战勇猛,这种传统一直在继续。
在预备战争和治理天下当中,伊尹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丞相的作用。作为一个出身低贱的人,怎么会在国家的命运上,起到了枢纽的作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商汤的家奴,这样才有机会接触到权力结构的核心。到了科举制度的出现,对于平民中有实力和才华的人,才有了一个官方的通道。
商朝是当时最大的国家,北到河北北部、南至长江流域,东到陕西西部,西到山东西部。它的地理环境并不安稳,黄河的泛滥一直影响着都城的建设。迫不得已几次迁都,也经历了几代首领,到了盘庚时期,才迁移到了殷。所有后来的商朝,被称为殷商。
纣王是商最后一代国君,它是历史有名的暴君,他做的事情以酒池肉林、炮烙、鹿台,最为严重。酒池肉林体现了生活的奢靡、鹿台是沉迷于女色的象征,炮烙对于臣属的残骸、百姓的震慑无以复加。仅仅发明炮烙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了,这项刑法的残酷程度,仅次于凌迟,从疼痛的瞬间感角度看,是最厉害的。这样看腰斩、砍头、五马分尸,反而只是杀鸡儆猴,对于“猴子”的影响反而更大。
摧毁商朝的是西周的武王,他继承了父亲文王的位置,讨伐商纣王,公元1046年两方决战于牧野,史称牧野之战。从文武的谥号上,可以看出两者的功绩,一个是文治,修德行善、勤于国事、重用贤才、推演八卦。一个是武功,带领天下诸侯共同讨伐纣王。
纣王失败的原因真的的是有道伐无道吗?当时都城的部队,都被调往前线,平定叛乱,只能把监狱的犯人全部推倒战场,与武王的诸侯联军对战,自然战斗力可想而知。犯人们临场倒戈,最后都城守无可守,纣王退到鹿台,一把火自尽而亡。纣王是一个暴君,但是武王的胜利,似乎有那么一点点运气,从孟津会盟到都城决战,似乎有老天的帮助。
纣王是一个身材魁梧,非常聪明的人。能够得到国君的位置,也得益于他超出常人的能力。古代的好国君有时候跟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平庸的国君,吃吃喝喝,有不做出格的事情,反而百姓能够得到稳定的环境。越是能力出众的君主,想要有所作为,引起的蝴蝶效应越明显。体制这也是一个历史的有趣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