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高中历史课本大略
在十几年前,高中历史的内容,是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初中历史。很多历史的事件,初中都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初中学的可以的学生,感觉高中历史没有什么难的,但是对于事件的理解,就因人而异了。历史事件的理解,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部分靠个人经历,一部分需要思考逻辑。
历史确实是经验的宝库,史书上字字句句,都是血与泪的凝结。这不仅仅是官话、套话。为什么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一句谚语,就足以说明,前人的所作所为,就包含了所有的所思所想。古代的史书,古文的语境用笔惜字如金,却给人无限的思考空间。这背后的思考,都是对人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现在的高中课本,提高了层次,变成由专门史为主的课程体系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和科技史等等,从特定角度来讨论历史的脉络。这就是黄仁宇大历史观的体现。历史事件,不在单单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起到作用,很有可能是一个导火索,一个隐藏变化的开端。要用一个更大的广度,更广的时间跨度,来分析一个事件的影响。
高中的必修1,讲的中国和世界政治史。
必修2,讲到是人类经济发展历史。
必修3,讲的是文化思想和科技发展历史。
选修中包含了,历史重大的社会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运动、20世纪重大的战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妙、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个人喜好专门史,尤其是把看似不相干的几件事情,放在一起,却能够解释很多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这本书用6个看似稀松平常的内容,说明了一个科技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也意味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玻璃让望远镜和显微镜成为可能,并且光纤是现代网络的基础。制冷机,让炎热地区不在那么难以忍受,城市的辐射变得更宽了,热带地区难出伟大的作家,燥热让人难以静下心来。留声机和电话,到现在的无线网络传输,改变了通讯方式,也使高楼大厦成为可能,否则电梯会布满大楼外面,也许都不够用。污水处理,让城市更加干净,自来水不再是污染和病菌的传染源。当时让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了八成左右。计时技术,让全球活在了同一个时间维度,也让空间定位更加准确,相对论起到了重要作用。光,灯照亮了夜空自不必说,谁人晚间不用手机。这只是科技史的六个简单的例子,却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式。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却是在近百年来,发生的事情,古时候是几百年一巨变。近代史百年巨变,现代是30年一巨变,未来会是10年一巨变。这是科技的脚步决定的,似乎不会因为大家的共识,而改变前进的速度。毕竟,人的需求增城的速度,可要超过光速。
我有些着急了,写了几天,还没有看完一本初中历史,那就索性调到高中,看看大概。内容没有前后的延续性,高中课本以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为主。相当于把初中的历史内容,打散了重新组合,这就对历史知识的广度,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因为每个孩子对于浩如烟海的史料,掌握的有限,记忆里面的内容已经很吃力了,还要在意义和影响上,旁征博引,对于知识背景的储备,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量了。
这里就不讨论,教育的公平性了,知识系统越庞杂,越需要有经验的人,来不断的分享他的所得,这种方式比看书来的重要。看书是有门槛的,这门槛以历史为例,就是历史背景资料的掌握程度。可能看十几本书,才会有一个简单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于理解历史事件,非常重要,也清晰明了。但是,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也有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很难说给学生足够的内容。
对于一个农村的生活的人,终其一生也许不知道那些存在于历史书上 的人物。更别说科技改变城市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了。人有足够的经济生活基础,才有可能去从事思想方面的工作,而人们的思想又都是往上走的。好的学生很难再回到出生的贫瘠地区,这就仿佛一个贫血的人,被每年抽走新鲜的血液一样。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也许改变不了农村的面貌。资金和技术,结合土地,才能给农村带来质的变化。而那时候大部分人已经来到了城市生活了。这就像一个悖论一样无限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