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安妮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俗语上。我跟安妮说,我国古人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好多道理都蕴藏在俗语中。安妮接着我的话茬说,是啊,就比如说像河里的鱼待不了客这样的俗语就很有道理。
是啊,河里的鱼待不了客。多么形象,多么生动!这句俗语之前被家里老人教育我们,做人应该会花钱。该花花,该省省,免得等“客人”到来的时候没有“鱼”来“招待”他了。总不能现去河里钓吧?万一钓不着呢?“客人”还“请不请”了?
现在想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宝贝”之处就在于,他们积累的生活经验经过岁月的洗礼会积攒的越来越多。这种经验有的是我们立刻就能用上的;有些则是需要我们记在心里,等到关键时刻才排上用场的。
而像“河里的鱼待不了客”这样的俗语就是需要我们记在心里,等到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想想那些月光族,那不就是拿明天的“鱼”待今天的“客”吗?等到真要用钱的时候,岂不是都被昨天的“客”吃掉了呢?
说起来,我也或多或少有这个毛病。“这可不好。”我对安妮说。安妮表示同意,说她也有这个毛病,喜欢用明天的“鱼”来“款待”“今天”的“客”。之后,安妮提议,做一份用钱计划和记录,这样,就能避免用明天的鱼待今天的“客”。
古人,诚不我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