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出解决方案
一、澄清问题
原因:
1. 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用55分钟弄清问题,用5分钟回答问题。
2. 理解偏差——对关键词及具体要素的认知不同。
3. 隐藏偏差——所说未必是所想。加班还是不加班。
澄清:向对方提问,使信息趋于一致:
1. 提问关键词(主观词与形容词):
你所指的这个词,具体是什么含义?它背后有什么事实?你所说的这个内容,包含哪些?
2. 提问具体要素:
目的: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是什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方:这件事情需要考虑哪些相关人员?和什么样的人有关系?
背景:背景是什么?
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提交?
资源:你有哪些资源?有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给我呢?
效果:你对结果的期望如何?
案例:用户体验
1. 你定义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有衡量指标吗?——包含用户满意和学习效果,且效果优先于体验,指标是:产品活跃度、课程完课率、满意度问卷、问卷中对学习效果的感知等。
2. 要素了解:
目的——季度战略重点
给谁/谁做?——公司投入更多资源
有没资料/求助谁?——往期资料在公共空间
呈现效果?——要EXCEL,可编辑,不要PPT
交初稿/终稿时间?——
3. 隐藏偏差:
不再跟进是因为已有专人负责。
解决隐藏偏差
Simon冲突层模型:
所声称的表层需求-为什么声称的利益出发点-必需满足的真正需求
向自己提问,挖掘对方需求:
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不觉得她差
这个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表现出认可她
我可以怎么帮助对方实现——说出认可,或给另一个项目去展示
小结:
澄清问题,就是找出双方对现状和期望的理解和差距。但人们对期望存在理解偏差和隐藏偏差,通过向对方提问弥合理解偏差,向自己提问挖掘隐藏偏差。
感受:
1.
这样当然是最好的,就是直觉上觉得,似乎有点不太敢问,领导会觉得自己好啰嗦,还没有开始干活,就这么多问题——不知道这是不是主观偏差。
因为确实有的时候,多问一些问题,领导会表现得不太愿意回答不太耐烦,特别是要交给谁,给谁汇报,这样的问题,有一种越权了解的赶脚——是不是也是我的主观偏差?
还是真的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有足够高的认知和足够大的胸怀?
2.
另外,隐藏偏差,单单自问,我也觉得不好找出来。因为对方故意隐藏了,我们当然是更难找出来的。能够做的,或许就是能够换位思考去理解吧。
比如,题中,事件做到一半,被转出去,且出去之前,是被提问而且表现不好。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成不信任,我想是人之常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