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如何走出贿赂和威胁的带娃误区

如何走出贿赂和威胁的带娃误区

作者: 黄承和昊宁的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1:40 被阅读368次

         在现实中,大部分父母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如何成为有智慧的父母,导致我们栽跟头走弯路,这也是必然。通常有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才考虑解决问题,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当我们对孩子行为进行纠正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不断地重复给孩子的指令,常常会说:“你要好好吃饭,你不好好吃饭,我就发火了,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不带你公园玩儿了....我就要出去加班儿不陪你玩....我就不给你买东西了。”这是较常见的威胁模式。

         而以前我们父母教养我们的时候,认为做到就是应该的,没有人给我们积极的认可;做不到,就不应该,就会被打、被骂或者被惩罚。现在的孩子有正面行为的时候,通常大家都有意识会鼓励和奖励,但是如果用不对就会变成贿赂。比如,我们会对孩子说:“碰见熟人要好好表现,要记得给别人打招呼,你表现得好,我就给你买好吃的。”或者说:“吃饭的时候快点吃,吃完给你买个糖。”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疑问:如果变成贿赂的话,孩子是不是不能鼓励和奖励呢?

        现在我们会发现往往不自觉地变成,为使孩子达到我们期望的样子,我们用了威胁或者贿赂驱使他们去做。那这两种方式到底有什么害处呢?用到威胁或者贿赂,不但不能让孩子的心成长,反而让他们的心萎缩,扭曲,蒙上灰尘和污垢。让明眼人变成瞎子。因为威胁和贿赂会让孩子选择做事情,为得到某些好处和父母的欢心而唯独忘记自己的感受。孩子不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惧怕受到的惩罚损失而不去做,所以孩子的心已经被蒙蔽,忘记事情的本身。他只会关注做或者不做的结果,他们不会关注到做或者不做背后的原因。

                      1.

          正确的教养方式是纠正与鼓励并存。不只在孩子出现挑战行为时,才不断地纠正他。孩子的状态也不可能都是风平浪静,只需要鼓励即可。这是理想中的状态应该如果有这样的孩子,估计父母是上辈子修来的福祉。

        一般来说,真实孩子的状态时好时坏,有一句俗语说:孩子狗一天,猫一天。他们在训练我们大人的教养智慧,也让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他们的行为反应做出不同的智慧反应。可是往往当我们没有掌握好方法的时候,我们不管是在孩子有正向行为,还是逆向行为时,我们都采取了错误方式。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断成长的不完美父母,我们都在一起!

       暑假,小明和妈妈计划出门旅行,临行前双方都做了约定:时刻跟随妈妈,听从妈妈的指令和安排。在妈妈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尽己之力帮助大人。在与孩子击掌祝贺双方形成约定之时,孩子带着期盼的眼神问妈妈:“妈妈,如果我按照约定都做到了,可不可以每天奖励我吃个冰淇淋?”这时,刚刚还在沾沾自喜的妈妈傻眼了,心里纳闷:孩子的要求也不过分,我该如何回应?

    上面类似场景发生在另外一个家庭。妈妈的回答是:“如果遵守规则,妈妈可以奖励你大拇指。”但是妈妈心里也在嘀咕:“虽然大拇指不是物质奖励,但是也属于奖励,到底这个奖励该不该给呢?”

        我们在行为层面来区分两个词:一是技能行为,二是品格行为

        什么叫技能行为呢?技能行为代表孩子智能与体能发展的行为,指孩子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比如,游泳,跑步,电脑操作,弹钢琴,骑自行车等。品格行为是指自信,真诚,分享,感恩,正直,坚韧,勇敢等。这两类行为正面鼓励的时候,既有相同的方式也有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可以是在孩子尝试前的鼓励和提醒,以及尝试后的认可和赞美

        在技能方面,父母可以说:“今天早上刷牙,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刷得特别仔细,认真干净,刷够三分钟一定能做到。”或者是:“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玩具玩好之后收拾的整整齐齐。”这就是对孩子正面行为的鼓励和事前的善意提醒。

     把孩子的表现和做事的过程联系起来,而不只是结果。比如说我们看孩子弹琴,说:“今天妈妈在认真地听你弹琴,我觉得你的进步很大,这应该是跟你每天都给自己加时多练十分钟,而且练得特别认真投入有关系。”这时孩子就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过程,付出和额外的投入,而不只是说他弹得好,真棒。

         在道德品格方面,比如今天家里有客人来了,孩子到门口去迎接客人,跟客人打招呼,知道看着客人的眼睛面带微笑。当孩子没做到的时候,父母羞愧恼怒生气,认为孩子很不懂事,表现很糟。而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期望孩子在某些场景里有更得体的表现却没有给孩子指引和支持。要知道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知道要礼貌待人和怎么礼貌待人的。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多半也是与父母的教养有关。

        再比如说,“今天你在客人家里面表现很大方有礼,妈妈留意到你吃菜的时候没有翻动菜,挨近哪里先夹哪个菜,夹到了就直接放到自己的碗里,特别棒,妈妈为你高兴。”这样短短的口头赞美可以特别激励到孩子,让孩子感受被看见。当我们口头赞美时,如果能够配上肢体辅助动作:单手或者双手搭在孩子肩膀上,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面带笑容郑重地给他们赞美。孩子们一定会受到更大的鼓励,而且口头赞美加上肢体接触被爸爸使用了,功效会加倍。

                         2.

         口头赞美通常大家不容易陷入误区,那容易陷入误区的是什么呢?技能行为和品格行为的区分。鼓励孩子的技能行为时,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事情的难易程度来评估难度大小。难度大,孩子在初期可能没有办法单靠他自己内在的动力去完成的技能发展行为,我们可以在事情进行的同时给予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什么呢?目标激励既可以使我们在精神上更独立,也可以用一定的物质上的目标激励。比如说,如果今天你坚持练琴练一个小时,那么妈妈会给你大大的拥抱。因为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讲,坚持练琴一小时,本身就是件很有挑战的事情。我们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如果精神鼓励是有效的,当然最好。如果不行,我们其实可以采取一些微小的物质奖励。比如说奖励孩子喜欢的贴纸,但其实更智慧的方法,曾经有两个妈妈的对比,一个是直接奖励每次奖励给孩子贴纸,当奖励到第三、四次时,孩子对于贴纸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没有受到激励;另外一个妈妈把这些贴纸进行数字编号,让孩子每次完成既定目标时,有抽奖的机会,看看能抽到哪一个贴纸。这样的话,孩子其实是被激发了弹琴的趣味性,他不只是为得到贴纸,还会觉得过程中是很有乐趣的。

    当孩子在类似弹琴这样的技能行为训练时,没有办法一下子看到这件事情和自己内心动力很好的链接。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采取目标激励的方式,但是一定是和技能发展相关的,我们千万不要错用到和品格相关的行为上去!在技能行为层面,如果我们能够把孩子引导到事情和他内心的向往内驱力相关的就会特别棒。比如说孩子弹琴,技能不断提高。她特别享受弹琴的过程,或者是享受音乐的美好,慢慢地他的内心觉得即便妈妈爸爸不给我奖励,我都要去做这件事情,就特别好。不但对于孩子,我们成年人在事业发展中不也一直在找内驱力吗?

    那么和品格道德相关的行为,如果我们错用目标激励,就变成了诱惑和贿赂。特别在事前这样的行为是大错特错的。比如,“今天你看见客人有礼貌行为,妈妈就给你糖吃。”

    对人的尊重和礼貌本来就是孩子品格成长的部分。类同于我们身体的成长,我们会不会说孩子你长高了一厘米,我奖励你一颗糖呢?

    再比如说在上面提到的案例,孩子说,如果我一整天都做到对妈妈服从,但是要拿冰淇淋作为奖励的交换条件,我们需要杜绝的行为,为什么?因为立即服从就是孩子品格培养的基础。孩子在幼年,孝顺父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父母的服从,然后到顺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作为家长,当孩子对我们提出要求:我做到什么,你就要给我奖励的时候,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在言行举止中,我们有传递给孩子错误的信息吗?让他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真正的品格教养,其实并不是要等到孩子犯错或出现挑战行为,发生冲突,战火硝烟时,而更应该在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时。这其实是品格教养和鼓励孩子生命的最佳时机,这才更有助于在孩子的心上做功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走出贿赂和威胁的带娃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s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