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需求,电子书阅读更是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各类阅读软件油然而生,碎片化阅读成为时代的标签。
在这时代背景下,你有钱没用,你得多读书,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土豪、暴发户等字眼。
我们经常被告诫:你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读书的队伍,你不多读几本书好像就落伍了。
可是你真的会读书吗?
读书抓不住重点,阅读速度不行,读了又忘,不知道如何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读书,直到今天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才如梦惊醒。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7774/0c1b63a6de9fb3e5.jpg)
读书的目的何在?怎么去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开头提出-读书的“3W1H”
1.Why:为什么要阅读
在应试教育下读书是为了考试,获得学历。那脱离应试教育之外呢?
读书需要时间,耗费精力,并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我们大可以利用读书的时间去干更多的事,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有更多选择,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书中以中国古代宋真赵恒作《劝学诗》激励士子努力学习、参与科举考试为例,指出:人们可以通过读书获得赖以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许多生存技能,再经过实践强化,成为与自身密不可分的部分。说白点就是读书可以获得谋生技能。
书中还指出阅读更深层次的意义: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得前人的思想精髓。我们阅读前人的著作可以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不同时代作品的衍生物所反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不管你是为了提升职业技能而读,还是为了博览群书开阔眼界,读书总有目的。只有明确读书目的,才有利于高效地阅读。
2.WHAT:读什么书
每个阶段的需求不一样,读的书自然也不一样。
书中把书称之为“粮食”,分为四类:
第一类主食,包括职业、生活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第二类如同美食,主要是满足思想需求,而不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
第三类如同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如工具书;
第四类如同甜点,供人们消遣娱乐。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四类书?
①按时、足量摄入“主食”。“主食”的变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过期的“主食”就别吃了。阅读“主食”有很多选择,要敢于尝试不同领域的书籍。
②不时享用“美食”。享受“美食”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比如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③善用“果蔬”工具书。比如一些技巧类的书籍或文章,可以帮助人们掌握一些通用的方法和技巧,少走一些弯路。
④控制“甜点”的摄入。一些网络小说和娱乐性图书,可偶尔阅读,但不可太过。
3.WHERE:阅读的场所
在安静的场所享用“主食”和“美食”,把“三上”空间交给“零食”。
在安静的场所专注力比较容易集中,利于思考,是比较适合读书和写作的场所。三上指的是枕上、厕上、床上。严格来说是不适合看书的,原因无他-舒服。但你实在闲不住的话可以读一些娱乐性的图书。
4.HOW: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也是书中的主导内容。首先要明确目的,选择合适的书,选定场所,最终以合适的方法阅读。
书中提到艾德烈的“阅读的四个层次”,既: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相当于读字认字阶段。
检视阅读就是了解文章大意、其书的结构以及各章重点。通过检视阅读,你可以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比如我就是通过检视阅读看这本工具书的。
分析阅读相当于精读,将一整本书的内容全部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建议用整块的时间去阅读,读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画一些重点,读书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
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主要是阅读一系列相似主题的书籍。阅读量大,且要在接受、掌握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论述、创新。通过主题阅读,读者可以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全新论断,这一论断也许在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论述。举个例子,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一般都会检索相关主题的文章,然后在一堆堆文献里寻找不一样的知识点抄录下来。所以主题阅读对于写过论文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总结:
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实践过了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无论是哪个方法都离不开勤思考,多问为什么,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哪句话触动了你,让你联想到什么,这些都要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让你看完书后感觉什么都没记住。
涟争青-文章健身房-洗脑小分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