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久前,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
农夫生火,他把木柴点燃,然后火苗迅速蔓延到炉子里的每一段木柴上,木柴发出灼热的光彩。火苗很得意,觉得它自己掌控了炉子里的一切。火苗不想只是禁锢在炉子里,于是拼命往外奔跑。只可惜,它离开木柴的那一刻,就是它的消亡之时。因为没有了木柴的支撑,它什么也不是,不过一缕被清风迅速吹散的青烟而已。
刚看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着眼于火苗的傲娇,它以为可以掌控一切,实际上离开了他人的依托,迎接它的便是惨淡收场。
然而,有没有想过为何火苗会是这样的结局?如果炉子中的某一根木柴逃离这个炉子,它难道不能尽情燃烧吗?甚至它会表现得更好,因为它不用憋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与其它的木柴抢夺本来就不多的氧气。离开炉子的世界,它将接触到更多更浓的氧气,它将绽放它所有的美丽。
反观火苗,它只是依依附于木柴的一束火光,说到底,它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个体,它的价值只能在木柴身上体现,离开它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立刻消失在这个世界里。
在我们的职场中,有多少像火苗一般的人,又有多少像木柴这样的人?而更多的人或许都未曾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按部就班地追逐心中觉得重要的东西,最终活成了火苗或者不自知地变成了燃烧着的木柴。
02
我还记得曾经的老领导意味深长地说过这么一句话:“单位某些人总觉得自己很牛,对于外人来看,好像确实如此,因为你所在的这个公司很牛。如果你褪去这个身份的外衣,你觉得还牛得起来吗?”
我想我们身边有不少人是这样的,以体制内尤甚。他们终其一生追逐一个又一个的层级,不惜将全部的精力花费在揣摩领导的喜恶、经营各种所谓的人脉和捷径,到头来只能和当初跟定的那所大船一起沉浮。即使职场一切顺畅,待到退休的那一刻,一切又将回归原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这种感受,当看到某个大领导走到了退休的那一天,人们会马上从曾经的敬畏变成“有点同情”的心态。“嗨,那个人原来是我们的处长!”
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们笃定国有企业是个铁饭碗。记得以前我向我婆婆介绍某个厉害的朋友时,她第一句感叹的话居然是“个人企业”,然后马上流露出“不怎么样”的表情。或许在她固有的认知里,依然觉得体制内才是最好的。
且不说体制的僵化如何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就先说这个最让人心安的特点——稳定,如今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十几年前的国企改革已经进行过一轮,多少企业被改制,多少曾经认为捧着铁饭碗的人一夕之间被买断工龄,重新再就业,现如今,“新常态、深化改革”等词语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国企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还在体制的温床里睡觉的人们说不定某一天就梦醒了。
03
即使不是体制内,时代的巨轮也正在以其不可阻挡的速度碾压曾经固有的的辉煌,颠覆性创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人们还记得叱咤风云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还记得小时候怀旧的胶卷相片,记得柯达这个名字,还记得曾经团购网的盛极一时......太多太多了,甚至有的仅仅辉煌了那么一刹那,就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天际,成为记忆角落里那颗小石头而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譬如像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样的事件如同海啸般席卷我们的生活时,当大规模的裁员行动不幸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又有多少人可以屹立不倒,重新开始新的篇章,甚至创造更大辉煌?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强者越强、忙者越忙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永远在追求进步,追求与这个世界同步,正是因为观察得多、经历得多,所以更显谨慎和谦虚。他们深知别人眼中的所谓的辉煌也许在下一秒就会烟消云散,他们能够把握的就是自己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积累的成长终将成就让人无法企及和轻易打败的未来。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可以解释为无畏的勇气,却也可以说是无知的莽撞。就像坐在井底的青蛙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经历和经验藐视着未曾拥有的一切。
04
如何努力才不会陷入那个追求层级的“火苗怪圈”?
首先,放弃对“层级”的执念。层级的追求确实是有诱惑力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心底意识到它只不过是“能力认可”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不完备的手段,那或许我们就能真正放下对它的疯狂迷恋了。因为在不同的制度文化下,它所蕴含的“能力”含金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专注个人能力的修炼。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学习,我们追求的都是真正能力的提升。如果把着眼点放在“自身的修炼”,很多取舍就变得有了方向。比如你不会让自己陷入一大堆无谓的应酬中无法自拔,你也不会仅仅因为工作岗位薪水低而无法释怀,你更不会置身于杂乱无章的忙碌中变得茫然。
最后,为自己打造独特标签。“能力”这个东西形容起来主观意识太强,而我们也无法清晰知道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那为自己创造一些更为脱颖而出的标签将变成能显著提升效率的途径。或许只是通过某些水平考试,或者拿到一些学位证书,或者是获得一些知名大企业的认可,等等,其实不可否认,在如今这个时代,获得社会认可的入口已经越来越广泛了。
唇亡就一定齿寒吗?生活在这样一个绚丽多姿又变幻无穷的年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码每天都在发生,当我们努力打造好属于自己的“品牌”和“竞争力”,待到“唇亡”那一刻,最闪亮、最坚固的那一颗牙齿依然可以快乐地工作着!
05
用身边一个小故事来结尾。
有个学财务的朋友,在曾经尔虞我诈的企业里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未曾抱怨过,只是默默努力着。突然有一年,企业被一家国外大公司兼并,树倒猢狲散,公司开始裁员,HR挨个面试。这个朋友默默拿出一叠证书,惊诧了在场所有的人。工作五年时间,他考取了国内外多个财务证书,包括注册会计师CPA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他被破格提为财务主管,年薪50万,HR惊叹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是因为他获得这些证书,而是因为他在孤独中从未曾放弃。有没有“现实版许三多”的既视感?
网友评论
这是一个做的好不如说的好 说的好不如牛逼吹的好的地方,工作能力是次要的 人际关系是主要的,我想要跳出这个体质 这个所谓的铁饭碗。人活着一次 不好好的奔着目标折腾一次怎么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