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核心概念之成本

作者: 长弓引 | 来源:发表于2018-10-02 16:02 被阅读4次

            成本的概念博大精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座金矿。古往今来,许多经济学家对成本进行了多角度地研究,贡献了各自的智慧,推动了经济学的繁荣。作为一名现代公民,明白成本的意义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提升经济活动的竞争力是有好处的。做什么事都是有成本的,即是都需要付出代价,成功也不例外。

          下面一起梳理一下经济学中不同的成本的概念,希望能够给读者理解成本带去一些帮助。要理解什么是成本,当然还是要从薛兆丰教授的这本经济学讲义开始,因为这本书通俗易懂又非常有趣,它面向大众传播经济学基本知识,对普及经济学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成本概念的研究和运用,贯穿于整个经济学体系,许多经济学大师都曾经在成本的概念上下过功夫”,“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学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对成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可以说对经济学了解了一半”。确实如本书上述的一样,经济学中许多概念的理解都绕不过成本的概念,经济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会考虑到成本。

            成本是什么?

            第一句话: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看一个案例,或许对这个概念会有更清晰的认知。2003年8月7日凌晨,四名外地来京民工翻墙进入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园内偷食葡萄,并在离开时偷摘葡萄共约47斤。他们所偷食和偷取的葡萄系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科研新品种。经北京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被偷的葡萄进行估价,评估金额为11220元。天价葡萄案审查起诉期间,由于存在较大争议,公诉机关将天价葡萄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侦查机关听取专家等各方意见,决定对葡萄价格进行重新鉴定。鉴定机关按照市场交易规则对葡萄价格的鉴定结论为376元。

          从刑法的角度看,按照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四名偷吃葡萄的民工只是一般非法行为,而非犯罪,因为四名民工主观上只是想偷吃葡萄,和市场的普通葡萄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造成的损失只是市场价376元,主观上够不上盗窃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但如果从成本概念的角度去分析,四名民工吃掉的不是普通葡萄,其成本不是376元,而是作为新品种所体现的价值。

            这47斤葡萄有很多用途:A、B、C、D、E等等。当它被人吃掉,它的其他用途就被放弃了,那它的成本就是所有放弃了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个,在本案中,葡萄最大的价值就是它作为新品种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简言之,“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这是薛兆峰教授在书中对成本所下定义。

            这个案例体现出来的不同学科研究世界的不同视野,对我的启发很大:世界不是扁平的,发现并解决问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学会用开放的心态去观察世界。如果带着问题去理解这个成本概念,读者一定会提出疑问:这个概念正确吗?

          不要急,首先我得声明一下,经济学所说的成本,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成本往往指货币支出,也叫历史成本,也是薛兆丰教授关于什么是成本的第二句话。

            第二句话: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指哪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我买了一本书,花了50元,这书钱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收回,它属于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是经济学里的成本,我们需要考虑和决定的是:这本书值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成本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那些所有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不是成本。谈恋爱也是如此,不要沉迷于过去,过去所有的付出都属于沉没成本,热恋中的人们要判断,两人可不可以携手未来,否则就要果断分手。也就是说“凡是提到成本概念,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未来”才是成本所要研究的,即“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以此观之,经济学是要教我们学会勇敢和理性。

      薛的讲义,关于什么是成本,说了两句话: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和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作者采用正面肯定和反面排除的方法解释了成本的概念,所举案例恰当,有助于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理解。更通俗点讲,经济学里的成本其实指的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人们放弃了其他机会,那些机会之中收入最高的一项就是成本。在经济学里,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内涵和外延一样,两者等价。为了更好地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本科毕业生对于要不要读研往往很纠结,因为要面临选择:读研要花费若干时间和金钱,不读研可以用读研的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其他的事。如果不读研可以早一些获得工作机会,可以赚500万,那么读研的成本不是学费和读书时间,而是500万,这500万就是机会成本。

            综上所述,经济学中,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是机会成本,而不是“沉没成本”(历史成本、货币成本)。这是关于成本的第一总结。第二个总结,成本不是支出,而是收入。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涉及的成本,它往往在计算有关利润时用到(利润=售价—成本),这里的成本不是机会成本,而是货币成本(历史成本),是一种支出。要理解它,就要去翻开《资本论》学习剩余价值理论了,当然,货币成本也是会计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

          机会成本和上一讲的稀缺也有密切关系。其实,机会成本是用来表示稀缺性和选择之间关系的概念(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正是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人们选择了资源的一个用途,就势必要放弃它的其他用途,而在放弃了的所有用途当中的最大用途就是机会成本。如果不存在稀缺性,就不存在选择,也就无所谓成本了。

          任何理论或者概念都有它形成、使用的背景和条件。经验是重要的,但不对经验进行反思,经验往往也是不可靠的。这是我在学习研究成本概念时的感想。

          是为结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济学核心概念之成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ca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