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究其原因,是无法理性思考。
面对一件事情,我们投入的感性越多越容易纠结。
比如面对眼前的选择,我们可能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们会担心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好坏,我们同样还会对未知充满恐惧。
就好像在做这件事和现在的我们之间,有一根长长的绳子,我们的纠结和顾虑越多,这跟绳子越长。
我们试图拉扯绳子,把另一端拉近,但经常,还没拉到最后,我们之前攒足的力气(勇气)就已消散。
由此看来,客观理性的思考,能大大缩短绳子的长度。再加一点勇气,我们便可做了决定。
所谓理性,首先是要保持心灵的开放,多多参考他人的看法,而不妄下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人给的规范,并因他人或环境的固有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当我们主动思考的时候,也许想把所有的道理都想明白,再去做最后的选择。可是,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也没有绝对正确的路。
任何一个道理都能找到与他相对的另一个道理。
就是说,人生本就无法百分百的存在最好的选择。
所以想缩短这中间的绳子,仅仅是想明白道理和客观事实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是我们得信念。
信念,是人做一切选择的基础。
我们每个得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做事的原则和方向,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
如果眼前的选择符合我们的信念,再加上我们的客观思考,这中间的绳子会越来越多短。
当绳子短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需要勇气去跨越最后一丝迟疑。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如何做决定,自然会影响生命的质量。长时间的犹豫不决就是浪费生命。
一旦做了选择,就要心无旁骛的做好它。
无论这个选择会发展成什么结果,当我们做的时候,就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
如此,才能真正珍视生命,真正活出自我。
无论怎样抉择,就如同傅佩荣说的:
“人生有如一首乐曲,要有一定的主题、一定的节奏,还要有各种随时插入的和声、间奏,这样的人生才能显示出它的韵味。”
不纠结,不焦虑,作好每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