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节课讲的形声字,他的声符和义符,它的位置多样,我们提到了左右的右左的、上下的下上的、外面的内外的、义符占一个角的,声符点一角的等等。
我们最后提到了一个“徒”,就是徒弟的徒步的徒,徒这个字,它的本义是不坐车,走路,就没有车。所以,引申表示仅有等等的意思。这个字本来的形体,它这边是辵(chuo),表示跟走路有关系,这里面是个土,是它的声符。所以,辵是它的义符,把它跟行走有关,土出来的声符。
大多数从错的字都是把这个辵在,后来隶书以后写成楷书的时候,都写成走之的。这个徒,它走了另外的一个形式来演变的这个途径,它就把这个辵,写成我们今天双立人,底下的止放在后放到右边来了,土上升了,就变成今天这个徒。
所以,这个字型就变成一个声符在一个角落上的形声,这种形声字,是特别要引起我们注意的,特别像这个徒,教材上还给我们举到了一些声符。和义符散开的这种类型。
在507页上举的一些例子,比如说,这个随,是从这个辵(chuo),然后声符在两边,辵在中间,辵就是走之,比如说,衝(chong)和術(shu),两边的行,这个行是它的义符,中间重和术,是它的声符。
这种散开式的,包括黄,从田,光声,光是上下,这些都是很特殊的例子,我们前面讲过,都要请大家把教材上的例子把握一下。所以,请大家自己看教材,把这个例子挑出来。
现在我们讲形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声符和义符的作用。声符和义符都表明什么作用呢?
义符,它只是表示形声字的意义的大类。并且仅仅是表示这个词,这个字所记录的词,它的本义的意义的大类。比如说,这个道理的理,道理的理它从玉,这边王是玉,这个玉是它的义符,里是它的声符。
它的本义是什么?
它的本义就是治玉,就是打磨玉石。由于这个玉石,是有条纹的打磨出来的。所以,它有引申的表示有条理。打磨玉就是在做一件事。所以,它引申表示治理。调理就是文理的意思。还有其他的好多的意义,都从引申过来。但是,它的本义从字形上分析,它的义符是玉。所以,治理玉,打磨玉是它的本义,这是义符它的作用。声符呢?
当然,它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标音,我们前面也讲过,我们在讲字形和字音的时候,形跟音之间的联系,形声字的标音并不是很准确的,这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要说明的一个,声符义符作用里面,我们要说明这个声符,它除了标音的作用之外,往往还有表意的作用。
这个表意的作用,在教材上,在505页最下面,它从意声这个角度来说,说它既表意又表声,所以,叫意声。
比如说,一个马边,一个四,就表示有四匹马。比如,这个娶,上面取底下是女,女是它的义符,取是它的声符。取本义是什么?
是一只手抓着一只一个耳朵,是打仗,打猎过后把猎获物的左耳割下来集中,其实后来打仗也是一样,打仗时把敌人的首级的左耳割下来集中,取,就有一个获得获取拿过来的意思。
所以,取用来表示取这个女性,就是把这个女性拿过来。取得的取,既是婚葬嫁娶的娶的声符,同时也是表示这个意义。有表意的作用。我们在前边的声和义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提到过,些都是表明声符它有表义的作用。
这是我们说的声符和义符的作用,我们要注意了。
第三个小问题我们提一下,形声字在汉字的整体的系统当中的地位。这个地位就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纯表意的局限,采用了音义结合的方式来构造文字,从而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的能力。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形声字在汉字的系统当中数量是最多。
甲骨文的时代里面,甲骨里面就有20%以上都是形声字的,在《说文解字》里面,80%以上都是形声字。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现在的汉字,那90%以上都是形声字,就是我们说的形声字,它在汉字的文字系统当中的一个地位。
最后简单要注意一下的一点,就是形声字也有不足。形声字这种字,第一它的义符表意不具体,比如说,一个大类,不能够明确的标明这个词本身,这个文字还有记住那个词本身的到底是什么意义,声符的标音就不准确。我们曾经讲过,它声音调跟新的汉语都有问题。第三声符和义符的位置,有的时候不太容易判断。像刚才说的这个徒,有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说形声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书,但是,也是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来认识和分析的这样的一种一类字型。
教材上还专门介绍了《说文解字》,对于形声字的分析,分析为四种类型,一般形声,形声字,省声字,异声字,大家看一下,很好懂,我们就不多说了。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转注,522页,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举个例字是考和老,《说文解字》里面说考老也,老考也,互相解释。这样关于转注,什么叫建类一首,什么叫同意相受?
历来有很多的争论,在学术界,主要有三大块,第一代认为是主形派,什么是主形派?
《说文解字》分为540部里面,同一个部这里面建了一个部首。所以,同一个部首内部的。这就是转注字,这是一种主张的以形体是判决标准。
第二个学派主张的主义派,也就是互相解释转注,刚才我们说的考老也,老考也互相解释,这就叫转注转过来,转过去互相注释。
第三派是主声派。认为一个词由于声音的演变,成为另外一个词了,这个时候就另外造一个字。我们教材上举出了陆宗达先生的主张,认为同源“转注”字是什么?
就是同一个部首当中的同源字。我们对于“转注”,学术界到现在也还有争论,有这么多争论,我们就给大家我们初步的,刚刚开始学习古代汉语的同学来说,我们就不要求大家对转注,有一个过于深入的分析研究了,我们只要求大家记住许慎的这种说解,同时了解曾经有过若干种的这种不同的主张。
我们的教材介绍的是陆宗达先生的主张,我们看一看教材就可以了。
我们后面还要讲,这个六书它四体二用,我们前面不是说一类是形体这块,另外一类是调节。所以,反正属于调节的,我们后面还专门了解一下。所以,这个“转注”,就不作为我们列出学习的重点了。
假借,很重要,我们看一下523页,假定我们要知道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举的例子是令长,为什么说,假借是一种造字的方法呢?
这是因为许慎说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汉字的系统当中,没有为汉语的系统当中的某一个词来造字,没有这个字,现在也出现新词要给它造字了,要给它造字的时候,它怎么办?
他没有再重新构造一个形体,而是从现有的汉字的系统当中去找。
找一个“依声托事”,就是按照声音的线索,找一个跟读音,跟现在要表示这个词的声音,相同的一个字相近的一个字,用它直接来记住这个词,这叫做,依声托事。
举个例子,比如说,汉语的词汇系统当中有一个词,是其他的“其”,其他的其,它发其这个音。现在本来要给它造一个字,你可以假借化成任何一个形体,但是,事实上古人在为其,来造一个形体来记录这个其的时候,记住这个其的这个词,就其他的其,第三人称代词其的时候,它只是代词其的时候,它没有在一个其,而跑到现在已经有的文字系统来看,每个字跟那个字读音差不多,找到一个,就是簸箕的“箕”。
这是我们在讲这个“其”的时候讲过,簸箕的“箕”,就用这个形体要记录它,按照声音把其他的其,这件事这个意义是吗?
刚才不是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那个事,就是意义的类别,把这个意义寄托到簸箕的“箕”里面去,叫“依声托事”。
所以,我们说假借,它是一种不造字的造字方法,说不造字,是汉字的形体没有增加,那簸箕的“箕”还在那,用来记录了其他的形体以后,它还是个形体没有变,但是,它又造了字怎么造呢,它是用这样的一个形体,记录了一个新的意义,或者反过来说,使得汉语词汇系统当中的其它的其,这样的一个词获得了一个记录的情形。所以,我们叫做不造字的造字方法。
着眼的是语音,是声音相同作用。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常说的假借。
这个假借实际上它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同音替代,我们刚才讲的其他的其的东西,包括而我们前面也讲过,而是胡须,现在表示连词而,本无其字的同音替代,因为连词而和胡须的而,读音一样,同音替代。
另外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引申假借,这种引申假借,为什么会提,这就是许慎举的例字,令和长。令和长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令本来是下命令,后来是下命令的人,再后来是专指下命令的这种宪令的令。下命令跟宪令,这就是两个意义,所以宪令这个意义没有造新的字,就用这个表示命令的令来记录它。而实际上下命令的人,就宪令的令跟宪令之间有一个意义上的关联,是引申,叫引申假借。
长也是,长本来表示长的意思,长的年龄长的就是年长。然后呢,年长的人常常就能管年轻的人,所以,后来又引申用来作为官员的名称,就是县长的长。县长的长,跟原来的年长的长之间,它是一个引申的关系,但是,县长的长记录的是,县长这样的一个意义。所以,这是一个假借。
这种呢,现在学术界大多数还是认为都不是假借的,但是,因为是许慎这么说了,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位介绍给大家。
所以,附带说一下的就是,我们要求大家能够背诵甚至默写,也一定要能够默写许慎的说解和例字。
但是,许慎的例字有的时候是有问题的,比如说,日月是象形没有问题,上下的指事,没有问题。武信,这个会意也没有问题。但是,要知道这个武,可不是止戈为武,因为它两个简单的会意,而是说一个人走路脚是走路吗,戈是武器扛着戈去战斗。
考老例字,举了以后,就引起了很多的学术界的争论,到底讲的是什么?令长也是这样。由于令长讲的是引申。所以,它并没有涉及到我们前面说那种同音替代的假借。这个例子觉得就不是特别的好,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
再有一点关于假定还要注意的一个,要跟通假字区别的来。假借是一种造字方法。通假是什么?通假是“本有其字,同音替代”。
假借是“本无其字”,汉字的系统当中没有为这个字这个词造字。通假是什么呢?是汉语的系统当中有一个词,在汉字的系统当中已经为它造了一个形体了,但是,写文献的人他不用他写了另外的形体。
比如说,“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这个早应该写早晨的早,他没写,写的跳蚤的蚤,这是通假。这个要注意的是通假字。不等于错别字。
为什么?
通假字是在当时使用这种文字系统的人写的时候,是一个大家约定俗成,一种惯例,可以这么写,甚至它还表现出写这个字的人,有一定的学术的素养,因为它知道这个字,可以写这样的形体,用跳蚤的蚤,来代替早晨的早,这种通假的作法,是被允许的。但是,它不是错别字,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
反过来说,就我们今天要判定某一个字是通假字的时候,也不能是孤证,说就它一个人写的,那就错别字了,要有一批,很多人使用,大家都承认这才行。
另外,假借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大家要注意的,这就是所谓的“本字后出”的问题。比如说,燃烧的燃,本来就是今天然后的然,虽然的然,现在这个然底下是点这个火,现在然被借用就为燃烧的燃,又造一个字,就在这边又加了一个火,加了个义符。
加那个意思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的意义是燃烧,而燃烧的燃,就是燃烧的意义本来就是,然后的然,它的本来的意义。
所以,现在用燃烧的燃,加了一个火字的燃,就变成了一个表示燃烧的一个本色,这个叫做本字后出。一些很多的古今字当中用假借的形式来,也通过假借的原因造成的,通假的原因,假借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一个古今字。
所以,这一点要请大家注意。
好,关于六书,我们说我们前面介绍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六种,我们先说前面四种,都是指的汉字的形体结构。换句话说就是转注字和假借字,他们从形体上分析,也都是分别归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类。
比如,假借字“其”,从形体来分析,它还是一个象形的“簸箕”的形象。所以,假借它是个语音的问题。所以,后面两个,只是一个使用汉字的问题,它又按照这个声音把这个形体介绍一个新的意义进去了,这是使用的问题。
前面四个是形体构造的类别问题,而转注字,它是为后代新起的词又造了字。按照陆先生的说法,就是在同一个部首里边的那些同音的词新造的字,这个字体就在增加。所以,它是使得汉字系统当中的数量在增加。
假借呢,它是借用汉字系统当中已经有了一个形体,来记住一个新的词。相对于这个词的后来说汉字的形体并没有增加。所以,它是节制了汉字的内部的数量的增加。所以,转注是加大了这个数量。假借是节制了数量,节制了数量实际上就等于减少了个数量。
所以,我们说它是对于汉字的系统的一种调节。这就是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上一节课的时候,给大家提到过的,在497页教材上讲的话,第一种,前面四个是构造形体的方式,后面两个是汉字符号体系的调节。
在古人的一个说法叫做四体二用,体就是形体的类别,用就是使用这些形体来作。来记录,分别记录一些词,这是一种调节。
关于六书我们也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就是说文跟六书都有局限。
六书的局限,就是它还不能够完全囊括完全解释所有的汉字。象形字跟指事字,指事字跟会意字之间的界限,有时候不太容易划清。这教材有例子,我们就不多说了。
《说文解字》的局限就是因为它是依据小篆,来解释汉字的形体的,而小篆是一个经过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演变过来的,这样的形体比较晚,有的形体已经变化了,不再能够表示原来的造字义符了。
所以,可能说的不一定准确。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看第三点
我们刚才讲的第一,第一个就是什么叫说文,第二个是讲的六书。这是我们讲汉字形体演变,汉字形体结构这一节里面的。
现在我们来讲一下汉字的形体的演变这个问题,汉字形体的演变,教材512页,讲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隶、小隶书等书体的演变。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甲骨文。甲骨文,我们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他的时代和命名,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今天已经4000年了,甲骨,把它叫做甲骨文,是从它的载体上来说的,它刻在龟甲兽骨上。
从它的特写方式上说,它也被叫做契文,就是它是刻上的,从它的内容说它也叫做卜辞,因为它通常是用来记录占卜的内容。
从它出土的位置来说,它也被叫做殷墟文字。因为它是在主要首先最早,是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的殷墟上出土的。所以,根据它的不同的角度,给它不同的命名,从它的载体上说,叫做甲骨文。
第二个是甲骨文的出土和研究。这个是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一些农民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那个位置发现了一些刻的图案的甲骨片。
当时认为这种甲骨片可以治病。所以,就卖给药店,这个叫做龙骨。因为它的治病,主要是治这个疮伤的。所以,也叫做“刀尖药”。在1899年有一个叫王懿荣的这个人,是专门喜欢金石的刻字的这个人,他就开始收购甲骨。到了1903年,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叫刘鹗,他的字叫铁云,那就叫做刘铁云。他就出了一个书,叫做《铁云藏龟》,这个书名。
刘铁云家里藏的那些乌龟壳上面那些字拓本。所以,这是《铁云藏龟》是我们国家第一部收录集录甲骨文的著作。第二年,1904年孙诒让,清代的著名的一个大的学者,他就写了一本书叫做《契文举例》。
契文,我们刚才说了指的甲骨文,《契文举例》,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分析研究甲骨文的著作,对于《铁云藏龟》里面所说的这些字进行了解释。
这之后还有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于省悟,包括徐中舒等等人,都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对于甲骨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参考《甲骨文编》、《甲骨文合集》。我们可以去看这些书。
第三个甲骨文字内容。
甲骨文字的内容,就是在骨头上面,他实际上把这乌龟壳的对面,翻过来的里边这一块,拿一些工具,把它弄成一个个小孔,让它薄一点,然后拿到火上一烤一烤,龟壳就裂了,裂了以后根据纹路,来判定干占卜一件事情的吉凶,然后把这个吉凶的事情,在骨头上面记载下来刻在上面。
所以,它的内容是占卜的内容。包括年成、风雨、征伐,就是打仗好不好,疾病能不能够痊愈,祭祀合适不合适,出入行动合宜不合宜等等,这是它的内容。
第四个问题,我们讲一下甲骨文字的形体特点。
第一个是它的笔画是瘦长的,为什么?
他用一个刀在甲骨上刻,甲骨很硬,你刀刻圆润不容易。所以,它是瘦长的,为了刻写的方便,常常把弯曲的笔道变成直的,比如说,日夜的日,甲骨文就不太圆。月亮的月,他就像三角似的。
第二个是它的字体还没有定型。
这里面包括它可以不拘比划,比划可多可少,比如,阳你看这四个阳,它的笔画有多有少。第二个是不拘向背。可以朝上,可以朝下,可以朝左等等。第三个是它不论形象。比如说,表示雌性的牝,它可以从牛可以从羊,也可以从桌子使都可以。这是甲骨文的基本的特点。
第二个是经文。先讲一下它的时代和命名。
金文,它是从甲骨文过来的,代表的文字的金文,是周代的文字,是西周的金文。所以,它叫金文,是因为他的也是从它的载体来说的,它的金属上面刻写或者是铸造的。所以,它也叫钟鼎文,因为金器铜器精指的是铜金属,铜器主要是钟和鼎。所以,也叫钟鼎文。也叫吉金文字。
第二个,是它的制作。金文是用粘土作的模型,晒干以后,在模子上面刻字,然后浇筑铜器浇筑铜水。凸出来的叫阳文,凹下去的,这就叫阴文。
第三个是它的内容。
金文所记载的内容,通常它因为在铜器上面的。所以,它有器的名称,这叫什么铭,然后是谁作的?有制作人的名字,也写记载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说,像春秋时期的郑国,就曾经在这个鼎上面写上刑法,铸刑鼎。这个重要的事件要记上。
第四个我们讲一下它的特点。
它的特点是笔画,文字的形体的特点,笔画比较粗。很多的繁笔圆笔,跟甲骨文相比的。比如说,人,甲骨文很细,你看金文的就很粗。
第二,笔画结构简单,跟甲骨文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三,形声字比甲骨文要多一点,异体字的比甲骨文要少了,因为什么?
它是铸造的,它铸造的工序比较慢,它就有这个机会,慢慢的把它作成比较正规,不像甲骨文很随意。这个对于金文的研究,可以看看容庚的《金文编》。
《金文编》是我们学习金文的参考的一个重要的著作,当然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书了,都没关系,我们就举一个例子。
教材上讲的第三类是大篆。
大篆,现在通常又把它归为战国文字。大篆是相对于小篆来给它命名的。说战国文字是根据它的时代来给它命名的。其实这时候的战国时期的文字,它是写在简帛上面的,也包括金石上的刻字,包括钱币上的字,包括陶胚上的字,包括盖印的玺印的。
从时代上看,它是战国时期的秦体系的文字。相对秦体系的文字,就是另外的一个就是六国古文。它是从西周金文,直接继承过来,这种文字也曾经被叫过“籀书”,“籀文”。这是从周兴王时候的传说的太史籀的《史籀篇》的第一句,“太史籀书”这来的,我们知道就可以了。
大篆的特点,第一个是笔画线条画了,离图形题图画更远了。第二,它的字形比较复杂,笔画比较多,比如说,乃,他写了三个这样的形体。第四个是它有很多异体,战国时期的异体字,特别是六国古文的异体字,各个国家也都不一样。异体是很多。这是大篆的基本情况。
第四个,教材提到是小篆,它从时代上看,它是秦代的,是从大篆演变过来的。
它的特点是进一步线条化了。你看金文的这个火,就像一个火的形象,而小篆的火,这样就成几个线条。
第二,它比较简单了,像大篆里面三个乃,到它这就变成一个。
第三个它定型了,出现了固定的偏旁部首了。
所以说,说文把它分成了540部,它就根据小篆来分的。
第五个是隶书。隶书它是在周朝末年,就已经在民间产生的。
到了秦代,由于当时的公务繁杂,写这个字要求写得快。所以,隶书它就被人们大量地运用,产生并不是这个时代比较早,它打破了小篆以前的文字的,那种类似于图画的写字的方法,变成了笔画来写,不再是那种线条了,笔画。
隶书的影响,使汉字脱离了象形文字,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在文字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隶变”,就是隶书改变了汉字的形式。
所以,“隶变”是一个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小篆和小篆以前的文字都是古文字。隶书以后是金文字。教材上就说到隶书了,隶书以后的还有楷书、草书、行书。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这是汉朝末年就有的。在魏晋时期兴盛,这个楷就是合作楷模,标准的字形,草书就写得快的,写得粗糙的字形。行书是比草书要容易认识,比楷书也容易书写的形体。
所以,文字,汉字是经过甲骨文到金文,到战国文字到小篆,这是古文字发展的脉络,然后变成了隶书,然后变成今天的后代楷书,这样的一个演变的过程。
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它对于汉字总体上产生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呢?
这个趋势就是逐渐的符号化线条化,逐渐的方便书写,也逐渐的脱离了原来的造字的义符。这是我们说的汉字形体,它的演变分析发展的一个过程。分析汉字形体,跟古书阅读有什么关系呢?
在教材516页讲到这个问题。讲一下这一点,就看第四点,我们讲一下分析字形的功用。
分析字形的功用,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功用,第一个就是探求字词的本义。比如说,《烛之武退秦师》里面的,“又欲肆其西封”,这个封,既东封郑,这个封,信封的封,本义是什么?
只能通过形体来分析。原来古文字的形体是一个寸,就一只手拿着树在种。我们以前分析过,这就了解了它的本义,才能够知道那些引申义的来源。
第二个作用就是辨通假。
比如说,我们教材的519页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这个修,修是干肉的意思。因为它从肉。所以,它本义跟肉有关系。当整治讲,它是一个假借,他应该是修理的修的假借。这就从字形上分析就知道,它不可能表示这个意义,表示这个意义有另外一个字体。
这就是我们说分析字形,我们在最开始的讲形意之间的联系的时候,我们也讲过分析字形的重要。
好,这是我们第二节讲的主要的内容,这就是汉字的形体结构里面的这几个问题。
我们讲了四个小点,第一点是许慎和《说文解字》,第二点是六书,第三点是汉字形体的演变,第四点是分析汉字形体的作用,这几点我们要抓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第三节,就是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要求大家掌握的就是具体我们来说一下,第一个是古今字。
古今字。我们要知道是,它是什么呢?是对于前代的几个词,几个意义共同使用的字,某一个统用的字,跟后代为了体现这种区别,而造出来的分化字的一种称呼。
所以,它是成对的,古今字一个古一个今,它的性质,就是后代的字是为了表示分化,古代的字是公用一个形体,因此,古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是我们刚刚说过的,小篆之前那是古,隶书以后的今,不是,是什么?
是时代在前那是古,时代在后的是今。所以,比如说,先秦为古,两汉就是今,两汉为古,魏晋为今,魏晋为古,唐宋就是今。
第二古今字的特征是什么呢?
就是在形体上,今字往往是在古字的形体上增加或者改变义符。
第二个意义,意义上今字,往往承担的是古字的众多意义当中的一个。所以,古今字的表意上不完全一致。
古今字跟通假字有区别,古今字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通假字是一个共识的概念。古今字它是一个固定的。
今字就表示这个意义,古字也表示这个意义。而通假字是个临时的,离开语言环境,通假字就没有这个意义。
这是古今字,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它的形体和意义上的特征。
再重复一下,形体是今字在古字上增加或者改变义符,意义是今字承担的是古字的几个意义当中的一个。
现在说异体字,异体字就是记录同一个词的“音义”完全相同的不同的形体的异体,它的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交换。
异体字内部可以分成几种类别。
第一种是造字方法不同,比如说,眼泪的泪,可以是会意字,有三点水,一个目,可以是形声字,三点水,一个戾。
第二个,所用的偏旁不同,包括义符不同,声符不同。我们在以前在讲文选的时候,我们已经涉及过了,请大家看教材。
第三个是偏旁位置的不同,比如说,山峰的峰,山可以在左边,也可以在上面,这是分类。这是异体字。
最后一个是繁简字。
顾名思义,笔画多就叫繁体,笔画少就叫简体,繁简字就等于是繁体和简体。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繁简的简体,是特指我们国家公布,第一批简化字的,里面规定了那些可以简化的。这些简化字,它的来源有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些简化,是一个简化字,跟它对音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繁体字,这就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尤其是现在我们用电脑,电脑往往会简体繁体互换,但是,一互换常常出问题,为什么?就是一个简体字,对于若干个繁体字,在这些字的转化上就出现问题。
关于异体字、古今字、繁简字,最重要的就是请大家把教材上面举的例子都记住,并且要请大家把我们《通论》里面所学的内容,跟我们这个《文选》当中,所要所涉及到的那些古今字异体字,包括通假字。
繁简字我们教材上没有设计,我们把它拿出来挑出这个例子加以辨别,特别是那些异体字,有些我们可能不太常见的,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例子。同时请大家帮我们给大家设计布置的练习,认真做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