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114/74b84fb84675643a.jpg)
虽然以前读的本科企业管理和经济学(成绩并不好就是),但除了特别的营销和危机处理案例之外,我其实不太爱读流行的企业管理书籍,顶多看看他们讲些什么,作为表达“不喜欢”意见时的资本。
尤其是几年前流行的所谓“成功学”;如果我没有误解的话,这些学问多半是把一些成功名流的案例加以包装,分析出看似有理的一套、去掉不适合的部份,再变成入口即化的条列内容。
成功学大师
那个时候到书店看看,所谓“成功学大师”多如牛毛,连高中时代一位爱哭得要命的学弟,也忽然冒出来变成大师。当然,我不认为“成功学”算是企管书,不过跟许多挂着企管招牌的画大饼书相较,其实相去也不太远。
多年前曾经接到一个广告电话,问我有没有看过某大师的书,我答没有(其实看过,但我不想表示兴趣),电话那头的女生竟然用那种你去死吧的语气说:
“啊?不会吧?真的吗?你竟然没看过?”
奇怪呢,没看过不行吗?如果我说看过,是不是就可以不必跟你买整套成功学全集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114/ad17b0f43df61c05.jpg)
写企管书的诀窍
包括成功学在内的许多大众企管书,都有以下的这些共通点:
- 用自己发明的新名词,告诉你一些你可能早就知道的事情;
- 成功案例多半难以复制;
- 书中只放大符合自己理论的部份;
- 有意无意把“机缘”、“努力”、“智慧”、“经验”、“策略”混为一谈。
(2017年注:这些或许套用在目前各种形式的网红或大师身上,也多少可以适用。)
当然,这类书并不是全无价值;如果你已经离开学校很久、或是没有听过一些企业界的著名案例,这些经过归纳整理的论述也许看来还很新鲜,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发。
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全球经济版图在近20年之中有许多变化,看看这些书或杂志文章补充一下常识,或许可以在一两天之内了解个大概;但如果你是某大国的总统,光想看这些书让国内经济振衰起蔽,恐怕还不太容易。
Bill Gates从哈佛退学、Steve Jobs曾经到印度学禅、Warren Buffett生活简朴、还有人看鱼逆流而上发愤努力,都只是传奇故事而已,跟成功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即使你今天就从哈佛退学去印度学禅、一路走到浙江去看鱼,或许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情调、肯上进的好青年,但并不一定会让你成为世界的首富或人类的救星。
如果有一本电脑书,告诉你在某时某刻买一部某牌电脑、跑某个特定工具,就可以写出一套传世不朽的好软件,你大概会嗤之以鼻,然而许多长篇累牍的所谓企管书,塞给读者的就是这一套。
电脑书或许良莠不齐,但加上用心学习、实际操作,仍然可以造就许多靠Office、PHP、Ajax、C++吃饭的专家,但光看企管书却造就不出第二个Bill Gates或富士康总裁。
成功需要许多书上没有的条件
这句话或许现在说来太早、或是太过武断,不过我深信企业家的成功和政治领袖、或者我是歌手一样,都需要才能、团队、资本、战略、以及机缘来成就。
光是看些趣闻逸事、或是从结果归纳出来的“伪科学”或“伪逻辑”,即使不算浪费时间,也只能算是休闲消遣。
所谓“伪科学”,就像是“只要下雨,人们就会带伞出门;因为现在下雨,所以每个人都带了伞”之类的推论方式。
这种推论看似有理,其实漏洞百出,你很难提出证据说它不对,但照着做多半做不到(想想“守株待兔”的故事吧)。遗憾的是,许多所谓的企管书都是这类东西,让我很提不起劲来看。
在英文中有一种叫做“snake oil”(蛇油)的说法,原本指的是走方郎中卖来路不明的假药,后来在商业界常常引申成夸大不实的人或事;或许出版界不需要用这种标准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究竟要能在营销操作之下造成话题、大卖特卖才是硬道理。
然而放眼望去,像蛇油的书多、像印度神油的书少。
不看书可能没用,但只看书不一定有用
人人都想成功,但光是啃一堆所谓企管书,并不会让你“读书破万卷,赚钱有如神”;不看书没用,但只看书不一定有用。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大众企管书都不好,而是那些不怎么好的不怎么好;至于哪些好哪些不怎么好,就看您睿智的眼光了。
对了,先前提到的那两位成功学大师,一位嫌台湾市场太小,到大陆继续卖蛇油去了;那位爱哭的学弟则转战传销业,换个跑道继续宣扬“财务独立、让别人帮你赚钱、创造自己的将来”的成功理念。
答案是,只看企管书不会成功;但你或许可以依照上面讲的诀窍写一本,说不定就成功了。
(写于2007年9月9日,2017年4月7日改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