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灯俗

作者: 康桥_9293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58 被阅读0次

文/康桥

泱泱中华大地,承载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巍巍黄土高原,积淀着浑厚的地域民俗民风。

                                                        ——题记

笔者在《再忆年味》《回乡过年》姊妹篇中都提到老家过年时有很多礼仪习俗值得回忆。小初一大十五,家乡的元宵节,是最热闹、最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除了观花灯、耍社火,特别有意思的就数“点灯背猴”这一古老的婚俗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在当地盛传不衰,但外界却鲜为人知。

点灯背猴,是陇东灯俗的一种,指前一年出嫁的姑娘翻过年在正月十五携夫君回娘家点灯,完后一起背着面猴回婆家的习俗。

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点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仅要全家团圆,而且也意味着农历新年到这一天才算真正地过完了。因为元宵节起源于佛教,僧人于正月十五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所以,在民间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点灯的习俗。

为什么要点猴灯呢?猿猴是人类的祖先,因猴与侯同音,新婚夫妇“点灯背猴”是期盼早日成名、早生贵子。猴在动物界里是最高等的类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猴文化正是众多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猴在民俗信仰中是阳性的象征。

过去,农村人一般都选择在腊月农闲时节结婚。当年结婚的姑娘,翻过年正月十五要与新女婿一起回娘家点灯。据老人们讲,这个老传统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但要问新婚夫妇正月十五为啥要“点灯背猴”,人们只知道是为了“亮眼睛”,其他谁也说不出来个一二三。我的理解,过去人们缺医少药,生的孩子有时发育不全,或者成活率低,人们看到猴子比较聪明伶俐,就用点灯背猴的方式,为新婚子女们祈福,希望后代子孙们能够健康、聪明一些。

“点灯背猴”这一婚俗只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通过这一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凝聚了亲族的血脉人心,为婚姻增添了喜庆欢乐的色彩,表达了家人对子女婚姻生活美好的祈盼和真心的祝福。

在老家的农村,每年一踏进腊月门,所有当年嫁出女儿的人家都会早早地准备好“酒谷子”,即酿酒用的谷子,这个谷子有黏性,发好的面颜色金黄透亮,软黏甜香,可塑性强,捏出的猴灯活灵活现,跟真的似的。“酒谷子”面要现和现做,不能放置时间太长,因此,主人家只能在正月十四的晚上,将面用开水烫后做成窝头状的半成品,然后焐在锅里使其发甜。元宵节清晨,主人再将发好的甜面蒸熟,同时,请来提前约好的本村或亲戚中擅长做面灯的能工巧匠们一起捏面灯。这是展现农村妇女才艺的“星光大道”,也许这辈子派上用场的次数不多,所以,参与者皆会使出浑身解数,将手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捏出的面灯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动物造型,也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灯的造型;数量也有一定的讲究,原则是本族中长者的年龄数或女儿父母年龄的和数,这些都称之为附灯。主灯是要捏一个最大的猴灯,猴身上要背十二盏或九盏灯,十二意味着一年十二个月吉祥如意;九也是最大的数,意味着添丁添福,长长久久。猴灯专门是为新女婿捏的,也只有新女婿才能点这个猴灯。其余的小灯凡是前来参加点灯仪式的客人都可以点,以求平安幸福。

“点灯背猴”是婚礼仪式的延续,是最能体现娘家人厨房手艺、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的一种形式,因此,主人家一般都会精心准备,备好丰盛的酒席邀请邻里亲戚前来助兴。生怕若有一点闪失,会给邻里亲戚茶余饭后留下笑谈。

点灯仪式一般是在晚上举行,帮忙者先是在院子中央放一张大方桌,方桌上放一张小炕桌,再在炕桌上加数个小凳子,最后要支到再没法高的地步,再在最上面的凳子上倒扣一个升子,面猴就放在这个升子上。按照讲究,猴屁股下还要压些钱,多少不一,看主人的心意。有十元的,意思是十全十美;有一百零一的,说明女婿是百里挑一的,不一而足。猴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有时高达十多米,来者若要看猴灯都得仰视,有点顶礼膜拜的意思,也是为了难为新女婿,检验一下新女婿遇事的反应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其他各层摆放小面灯,也要在厨房、卧室、牲口棚等处放上几盏灯,家中要灯火通明,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一切准备停当后,主角才会闪亮登场。新女婿携新媳妇正对着猴灯拜天地、拜父母,再拜过众乡亲和面猴,然后开始由新女婿点猴灯,何时点着了何时才能开席。高高在上的猴王,藐视群雄,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能是那么好点的吗?俗话说猴子的屁股摸不的,而今天摸的却是猴子的头啊。如果不经过一番折腾往下降一点高度,再有本事的新女婿也是点不着的。考验女婿突发事件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的时候到了,这时候,只见新女婿或给助阵者中的小孩子发红包,或给支桌子的辛苦者们敬烟,或给坐在炕上的长辈们敬酒,几番热闹过后,主事者才会一节一节地慢慢往下降高度,直到能点着为止。整个过程推波助澜者有之,打诨插科者有之,说情圆场者有之,总之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这也是整个点灯仪式的最大看点所在。当然,这其中人为所设置的各种“障碍”也都是善意的,目的是从中找点乐子而已。

当然,新女婿要点亮高高在上的猴王头上的灯也是有办法的,不可能直接用手去点,而是自己要提前准备一个道具,即找一个长麻秆,在杆子的一头缠上棉花之类的易燃物品,再在上面蘸上清油。这个杆子要自己保存好,或者让关系最亲密的小舅子等拿着。如果不慎跑到别人手里,那麻烦可能就来了,好事者会给麻秆的一头蘸上些许水而让不知情的你点不着。

等着最上面的猴灯点亮后,新媳妇和众亲戚朋友就可以随意点亮周边的小灯。最精彩的一幕随之出现,所有的面灯都亮了,整个院子灯火通明,欢声阵阵。猴灯火眼金睛,威风凛凛;小灯火光点点,甘作绿叶当陪衬,簇拥着猴灯,映衬出十分壮观的场面。大家正在纷纷拍照留念,仔细欣赏时,突然间一阵鞭炮声响,反应快的人一拥而上抢面灯,不一会功夫,几十盏面灯便被一抢而空。

聪明的新女婿一个箭步直冲那尊面猴而去,这个面猴只属于新女婿,即使有人恶作剧先下手为强,新女婿也要送上礼品赎回。一对新人于次日背着面猴回家,在自家锅台上再次点灯祭灶,然后将面猴“回炉”后与家人分享,“点灯背猴”的仪式才算圆满结束。

据传,新女婿背回去的猴灯一是灯火趋吉辟邪;二是猴灯象征着阳性,希望儿女婚后能添丁添福。

从我记事起,最爱过的节日就是正月十五,因为这天是村子里最热闹的一天,人们都会集中到点灯的那家去,大人们猜拳喝酒,孩子们放炮捉迷藏,说不定还会收到压岁钱。两个姐姐点灯的时候我正好也在假期,我都亲身经历了热闹而隆重的场面,也充当了两个姐夫点灯用具的保护者,往下降低高度的活也是我干的,因此,也没少得到姐夫的“贿赂”。

转眼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村点灯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多都到城里结婚居住了;会捏面猴灯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老的传统手艺正在渐渐消失。我也再没亲眼见过“点灯背猴”了,只是通过手机看到了几个侄女点灯时的视频。场面虽没有过去那么大、那么热闹,但终归这个习俗还在延续,我打心眼里是高兴的。庆幸的是,家乡的有识之士已经不遗余力地将“点灯背猴”申请成了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灯背猴”犹如一道考试题,考查的是女儿女婿的智慧和能力,整个过程需要夫妻双方经过一番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拿出一些办法,瓦解一路上的各种“障碍”,才能点亮那盏幸福的灯;

“点灯背猴”犹如一块试金石,检验的是新婚夫妻携手同走人生路的配合默契程度和协同作战能力,人生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要用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跨越,幸福的生活需要夫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灯,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却是别人。我想,一盏盏巧手捏就的小灯里,不知倾注了家人多少祝福和期盼啊;一盏盏长明不灭的小面灯,不知会为多少人送去光明,照亮他们的心田,去绘制多彩的人生画卷!

作者简介:张强(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家乡》《飞天》《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联系电话:18919310969    QQ邮箱:1097319301@qq.com

相关文章

  • 陇东灯俗

    文/康桥 泱泱中华大地,承载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巍巍黄土高原,积淀着浑厚的地域民俗民风。 ...

  • 难忘的陇东年味

    生于陇东,长于陇东,生活于陇东,记忆里每一个年都是在陇东过的。这些年,年越来越淡,越来越被轻视,但记忆里童...

  • 闯陇东

    男人在前面走着,他背上的背篓随着起伏山路微微晃动。背篓的竹篾经年风吹日晒,灰蓬蓬的如同一只倔强的蜗...

  • 陇东驴

    你个驴。你个驴日的。 这是陇东人骂人最常用的两句话。当你行走在陇东大地尤其是乡间,这两句话便不绝于耳,于男人女人老...

  • 陇东行

    年过未消,二月二十六日,接到一个通知,之前一面之缘的的项目经理让我远赴环县洪德固井公司上班。这是年前就答应了的,没...

  • 十六字令·灯

    灯,欢庆高潮此更盛。 千年俗,社火永传承。 灯,火树银花渐上升。 头攒动,游客万千层。

  • 312 陇东赋

    雁过鸣啼陇原笑, 楼高车杂赛仙桥。 古风一复青史在, 哪与古塬尽开怀? 春冬复始韶华迈, 青壮年轮流年载。 花艳季...

  • 陇东年味

    陇东年味 “”本文改编自《人文甘肃·民俗卷 》,彭金山、王知三编著。” 甘肃历史悠久,民风淳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

  • 听雨陇东

    肯定有人在这一刻,酩酊而醉宽阔的天空,往事纷纷射出伤心的白色羽箭命中胸口,或我们已然苍老的泪腺让抱住自己身体,悲愤...

  • 水窖

    水窖 水窖,就是存雨水的窖。六七十代,多见于缺水的山区,也是陇东黄土高原的特色。 陇东的山区降雨稀少,地里得庄家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陇东灯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r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