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历史有意思
凄凄凉的明末----读《明朝那些事》之崇祯年间

凄凄凉的明末----读《明朝那些事》之崇祯年间

作者: 悦妈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15:55 被阅读0次

    《明朝那些事》读到了明末崇祯年间。

    原来幽默风趣的画风突然变得沉重,看得我心情一如窗外的天气一样阴沉。诚然,如作者所说,历史从来不幽默,风趣的只是作者而已。历史客观得几近残酷,”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读明史之前,我一直认为明朝是毁在了崇祯的手里,崇祯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读明史之后,我才知道,崇祯是个聪明能干、不辞辛劳,甚至比他的几个前任都要敬业的皇帝。可是明朝还是在他手里亡了,是他的错,也不是他的错。

    一心想长生的嘉靖,几十年忙着修道;对言官有意见的万历,几十年虽干事但不上朝;乐于做木工活的天启,只知道信任混混魏忠贤;然后,到了勤劳敬业的崇祯皇帝手上的,已经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明朝了。

    官场里人浮于事贪污腐化成风,杨涟平反清查案件,三番五次进展不动,甚至三番五次以过失致人死亡定罪,气得崇祯亲自审理,才从严惩处;而牵扯到民生的,就更难过了。西北受灾,崇祯下拨十万两赈灾款,到达灾区只有一万了,好心的崇祯估计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赈灾了,为何还会因灾致反。

    民间里,西北旱灾延续三年,民不聊生,民变四起。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相继造反,而且势力日益壮大,四处流窜,难得安宁。

    边防上,皇太极在沈阳定都,建清。新朝伊始,朝气蓬勃,还拥有强大的军队。即便关宁防线坚不可摧,但毕竟只是一段,大明也不是铁桶一个,此路不通,自然绕路。抢掠的野心驱使他们爬过密云的崇山峻岭,直抵大明皇城。

    军队中,最强悍的本来抵挡皇太极的关宁铁骑被调到西北平民变,而仅有的几个猛人如洪承畴、卢象昇等,也像救火队员一样,东扑西跑,应接不暇。

    朝廷里,内阁首辅温体仁,名列《明史奸臣传》,其功绩可见一斑。当时的温体仁只为自己官运亨通,一路打压可能威胁仕途的人。从钱谦益、到周延儒,再到文震孟,一打到底,忙得不亦乐乎。而作为内阁首辅,该为皇帝分担的国家大事,他都一概不管,袖手旁观,时不时来一句”臣本愚笨,只望皇上圣裁“。

    这就是崇祯年间的明朝:民变四起、清军入侵、内忧外患、朝廷争斗、民不聊生,毫无生机。国库无余钱、朝廷无能臣、战场无群雄,何以支撑?历史是个积重难返的行进过程,当所有的量变积累到边缘,若没有强大的能量团来力挽狂澜,相信只凭一个崇祯是累死也无力回天的。

    历史的车轮是无情而残酷的,但车轮下那些大写的人们,是悲壮而可歌可泣的。

    当我看到七十六岁高龄的孙承宗,率领一家老小坚守高阳城时,我泪目了。这位曾经铸就关宁防线,曾经奉献毕生精力培养得力干将,铸就坚固防线,立志坚拒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立志守护大明边关的人才,在被清军所俘后望北叩拜,自尽而死;

    当我看到卢象昇率五千人冲入五万人清军大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管他知道这仿佛是以卵击石,但作为一名将领,以死守卫国土是他的职责,他身中四箭三刀、最终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而他的亲兵为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我哽咽了,读不下去了。国已至此,这些明知不可而为的人傻吗?历史证明,他们并不傻!这些人的心里,有着一种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是信念!是气节!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信念和气节。是至死不渝的信念和气节。正是它们为凄凉的明末,书写了悲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凄凄凉的明末----读《明朝那些事》之崇祯年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br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