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解深密经》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

好书推荐-《解深密经》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7-20 18:05 被阅读0次

本书简介:《解深密经》共有五卷八品。《序品》为全经大纲,以佛土庄严、如来功德,展现智识双运。《胜义谛相品》说的是智境。《心意识相品》详述的是识境。《一切法品相》施设三自性相,从而说明识境之三层次,即遍计自性、依他自性、圆成自性。《无自性相品》阐述了“相无自性”。《分别瑜伽品》说实际观修的次第,即止观之实际修证。《地波罗蜜多品》说十地菩萨别别之观修与现证,及“转识成智”之次第差别。《如来成所作事品》说如来法报化三身,法身即为佛内自证智境,报身化身即智境上随缘自显现面成的识境。

作者简介:笔名王亭之,原名谈锡永,广东南海人,是香港的佛学家及专栏作家。二十八岁得机缘修习西藏密宗,随刘锐之上师及其上师敦珠仁波切修习藏传佛教。三十八岁得阿闍梨位,法名无畏金刚。著有《王亭之谈佛家名相》、《王亭之谈佛家宗派》等书。

今天分享两个问题,一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二、就见地而言止观的分类。

一、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

修止若修到枯禅,则要修四无量心的止作对治,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说无量,不仅是对我们眼前所见的众生要慈悲喜舍,而且对超越时空的一切生命都要慈悲喜舍。慈无量心是与一切众生乐,悲无量心是拔一切众生若,喜无量心是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舍无量心平等地对待众生。

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

佛答曰:“若诸菩萨随先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毘钵舍那,名依法奢摩他、毘钵舍那。”此处是说密乘所修的止观,有上师的传承,所以说是依法。

什么是不依法的止与观?

佛答曰:若诸菩萨不待所受所思法相,但依于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毘钵舍那,谓观青瘀及脓烂等”。这即是说显宗所修的止观。

譬如根据唯识的教授,依着唯识的义理修止观;根据小中观的教授,依着小中观的义理修止观;根据小乘人的教授,则作不净观,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以四法印作观,观“一切行皆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槃毕竟寂静”。这些只是依教授的理论而修,而非依“所受所思法相”而修,这就是随信修,而非随法修。

利根者依法修止观,钝根者依法义修止观,这两种分类是在止观的方法上作分类。

二、就见地而言止观的分类

就止观的见地而言,分为缘别法修止观和缘总法修止观。

什么是缘别法?

只是依着各别契经的见地修止观,譬如依着中观,或依着唯识,此谓之缘别法。

何谓缘总法?

了知一切契经等法,从唯识到般若再到如来藏,皆通达佛之密意,以此作止观修习而见真如。如经言“随顺真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

随顺真如是资粮道,是初地以前,只是随顺真如而理解经教。趣向真如是加行道,通过观修,趣向真如,走的路是走向见真如的路。临入真如是在修的过程中,再进一步将见到真如。

到真正见到真如即是见道,亦即从识境走到智境。见真如的目的是为证大菩提、大涅槃。

缘总法分为哪三类?

分为缘小总法止观,缘大总法止观,缘无量总法止观。作此细分,是因为修止观的抉择见与决定见有差别。

何谓缘小总法止观?

即是在了知一切佛家见地的基础上,只是缘一宗派的见地修止观,譬如唯识宗分许多派别,例如只是缘有相唯识的见地来观修,此谓缘小总法止观。

何谓缘大总法止观?

若缘着唯识见来观修,超越宗派,唯依瑜伽行所说的唯识,那便是缘大总法止观。

何谓缘无量总法止观?

倘若通达三转法轮的经教,缘究竟义如来藏见地,依次第修止观,譬如先观修唯识,再观修小中观,进而观修大中观,此谓缘无量总法止观。

如何才能得到缘总法奢摩他、毘钵舍那?

“一者于思惟刹那刹那融销一切粗重所依”。粗重即是落于概念而成执著,而不落概念则能轻安。行者于观修时,刹那刹那消融种种概念,当知名得缘总法止观。

“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法乐是由观修而得乐,乐于法乐,而且这个乐非由种种概念而来。

“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行者要理解而且了义地通达法光,此亦即法界光明,亦可以说为不灭明点,亦可以说为现证决定见时的心光明。

“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藏译为“所作成就圆满与净分相应,此无分别相恒现在前。”所谓净分别即是离概念。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离概念的相,不落于名言与句义的所缘境现前。用禅宗的话表达就是“平常心”。

赵州问法,马祖只是说“吃茶去”。为什么不向他说法说道?

因为知道他不平常,他觉得有法乐,所以希望得到一个法,以为除了日常生活之外,真的有佛法可以得到。禅宗看来,这是大错。

“平常心即道”,日常生活都是道,这才是与净分相应。倘若将佛所说的空有等等当成概念,执以为实,则被名言句义所缚,如是便不是净心,无法生起与净心相应的无分别相。

日常生活就是“吃茶去”,清净心便是“平常心”。

“五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胜妙因”。为使圆满地成就行者的法身,须依次第“摄受后后转胜妙因”。

何谓后后?

就是依次。譬如学佛学到空,如何空?无自性空,本性空,连这个空都要空掉的空空。

所以,缘别法止观不如缘总法止观,缘小总法止观不如缘大总法止观。最究竟的是缘无量总法止观,亦即依无上瑜伽密修止观双运,此为最高的止观境界。

所以,修止观,首先止于一个刹那刹那消融种种概念的境界,然后离种种想得乐法乐。如何才能离?修无量法光,即是修十方无分别相。当得到无量法光,则有成就、圆满、与净分相应的无分别相现前。得到这样的无分别相,还需要以后后为因,得到胜妙因,最终所作成究竟佛果。

是故,修止观,首先要通达究竟佛法,知佛密意,如是向下善解各宗派的见地及其脉络,并非落于宗见而修。倘若拿着一个仪轨,毫无见地修十万遍,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心识没有得到触动。有见地的修止观,修一遍胜过修十万遍,如何是有见地?就是上述所说的别法与总法,若无见地,只教授仪轨的事相,则不能称为善知识。

本次分享两个问题,一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是根据所受所思法相修止观,利根者依法修止观,钝要者依法义修止观。二、就止观见地而言的分类,分为缘别法修止观和缘总法修止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解深密经》什么是依法的止与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by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