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训练营学习孩子哭闹打滚
记得有一次带小宝去打预防针,哥哥也去了,当时我在医院大门收费站交费,五岁的哥哥从外面跑进来拉着我到外面要一个手枪玩具。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我并没有打算为他再买一个,所以拒绝了。没想到他居然在医院大门口打起滚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叫了奶奶过来(奶奶抱着小家伙在)奶奶坚定的也不让买更加让我觉得不应该给他买,哪能他要什么东西就这样随着他的还是以这种我很不喜欢的甩无赖的方式。他躺在地上哭的很厉害,我拉他起来又继续躺下,我走开也不起来。我再拉他起来明确的说:“你今天躺在这里哭是没有用的,家里已经有那个玩具了,也没见你有多爱惜。所以我是不会给你买这个的”
兴许是他哭累了还是我的话起作用了,他随我起来耷拉着一张脸随我走着。但之后,给小宝打完针出来还是给他买了另外的玩具,觉得也不能太无视他想要的那种欲望。买的这个玩具是家里没有的。自认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还是可取的,也是当时我惟一想到的办法了拒绝了他然后又给了他一个甜枣吃。
对于想要的东西孩子往往是通过哭闹来表达,看着他们流着鼻涕伤心欲绝的样子,我们要么妥协,要么就是用家长的身份压制,结果孩子要么宠溺无度要么“百毒不侵”。有没有一种既能让孩子不哭闹,又能不伤害他们内心的做法?最好还能锻炼他的自控能力以及……情商,是不是要求有点多?
如果我们用家长的身份坚定的训斥:“哭什么哭!你给我停下来,所有的东西你想要就可以有的吗?”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往往不但不停止大哭,还开始倒在地上打起了滚。看到这种情形,我们的火气马上就会飙起来:“呀,长大了,连我的话都敢不听了!”;如果旁边有人围观,我们往往会觉得更没面子,还容易把这种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对着孩子吼得更大声:“就知道哭!羞不羞啊!我今天非得教训教训你!然后让孩子会有憎恨的心理。
如果我们温柔的妥协:“别哭了,哭了多闹心啊,好吧,给你吧。”但为了让自己内心好受点(不能惯着这毛病、不能让他来控制我),我们往往会再加上一句话:“下次不能这样了啊!”但这句话是很没有力量甚至带着祈求的,因为我们用脚趾头也能预料到,孩子下次想要什么,还是会大哭大闹。
孩子哭闹打滚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比如2岁以下跟他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有关,他可以很好支配自己的身体了,他发现有除了哭以外还有另外一种非常强烈的发泄情绪的方式,并不能绝对的认为是无理取闹或者脾气暴躁。孩子小的时候还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此时的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
孩子4. 5岁,7. 8岁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有自己的欲求,都是正常的。问题是当孩子得不到的时候他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比如他觉得打滚有效就会打滚,特别人多的时候打滚有效。如果我觉得讨好有效就会讨好。如果我觉得喊叫有效就会喊叫。
其实这也是孩子长期跟父母“交锋”的一个过程。
孩子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是人类成长的一种过程,在于爸妈能不能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他转的,你要什么东西不是一定就要得到的,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是如何接纳这种状态的
孩子你也可以有些东西爸妈不能给你的,你能不能接受?孩子可以有自己的东西,但是爸妈不一定满足你。
如何让孩子知道不能用哭闹打滚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告诉孩子总这种方式,你用这种方式我肯定不会给你的。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得到情绪很不好,妈妈等你安静后,我再来抱你。然后妈妈走开一点,离开一点距离。过一会,等孩子平静下来,妈妈又走近一点,孩子又会哭闹,妈妈再次重复之前的方式。这么操作一次两次,孩子就知道了,我用这种方式得不到我想要的。
事后需要告诉孩子,你用这种哭闹打滚的方式肯定得不到你想要的,但是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得到,事后孩子就会知道,这种方式是无效的。孩子发现无效就会用更好的方法去满足他的需求。比如好好说,跟爸爸妈妈商量用更好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哭闹打滚.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哭闹打滚需要保持“温柔而又坚定”确实是非常考验人的,尤其人多的时候。
所以,家长应该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合格的家长。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背后买买买的原因是什么?
1 :孩子某些购买习惯其实是受家长影响?家长是不是对于自己想买的东西毫无节制?看到什么想买的马上就买呢?
2:是否提前做功课,给他一个预见性信息:比如那里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我们能玩多少能买多少吃的?给孩子一些选择?
3 孩子有时会去比较,为什么别人可以有,我不能有?
4 如果你不给我买,是不是不如别人的妈妈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呢?(这也是我担心他会觉得我这个非亲妈不给他买玩具是因为不爱他)
那针对孩子的这些心理,林文采老师的建议又是什么呢?
1 预见性信息给孩子心理准备
2 告诉孩子即使我没有满足你,但是我仍然是爱你的
3 不要拿孩子同其他的孩子比较
在实际生活中呢,受到无条件接纳这个概念的影响,很多父母在满足孩子这一块有时将溺爱和无条件接纳分得不太清楚,在此引入林文采老师的一个概念
溺爱:孩子明明做错,但是家长不把那件事当成错误,明知道不恰当不适合,仍然纵容,这个就是溺爱。
无条件接纳:当孩子犯错了,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是错的,但是虽然做错了,我仍然是爱你的。
林老师指出如果孩子在那里哭闹打滚以此来满足自己,家长又满足了孩子,这种行为就是溺爱
无条件接纳和溺爱之间有一个界限就是父母需要学习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而且孩子一旦犯错了,需要让孩子知道你是错的,我们不能纵容你,我们不能错上加错
孩子哭闹打滚这个现象在跟老人同住的家庭中会比较常见,老人家一般对孩子比较溺爱,我们怎样克服教育孩子的这些困难呢?
林文采老师认为如果我们跟孩子的关系足够好的话,孩子其实是更加愿望跟我们一起维护一个温馨有爱的氛围,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即使爷爷奶奶给了你,但是妈妈觉得不恰当。如果关系足够好他就会学习我们教的东西和我们的态度,因为我们才是孩子的重要的人。
如何避免孩子很大了还用要挟的方式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纠正孩子用不恰当的行为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孩子妈妈不是不能给你买,而是当你用这种方式,妈妈肯定不能够给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