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团队协作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方法论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及其在互联网企业中的思考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及其在互联网企业中的思考

作者: 郭池 | 来源:发表于2016-05-10 11:48 被阅读1997次

    一、团队协作特指什么?

           这里的团队协作,是指跨多个团队之间的协作,而不是团队内成员之间的协作。

           (注:大小团队是相对的,也是我们工作所常面对的。对于大团队内部的多个小团队之间的协作,如果我们是从小团队视角来看,则在本次讨论范畴内。反之,从大团队视角看,则属于大团队内部事,所以不算。)

    二、团队协作离我们远吗?

          一点也不远,且越来越被重视。

           随用户挑剔度的提升和公司自身对产品不断打磨的诉求,互联网产品,尤其是成熟产品(非创新类产品),承载着产品的整个商业模式,其背后的团队是蛮“重”的。以下以我厂某产品为例(见下图),在标配的多个团队基础上,随著往下切分、横向拆分、生态衍生、对外合作后,我们的产品日常各版本或重大项目,都常遇团队合作的场景,甚至于沟通地图的准备是件非常费时的事情。

         于是,“跨团队”、“跨组织”等关键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敏捷及项目管理圈子里,体现了相关项目规模大、难度高、复杂性超强。只是,很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feature team、全栈式团队这些纯方法(纯方法是相对于人(包括团队协作)、工具的一大类别,特指方法论及其应用)的运用,似乎只要用好这些方法、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真是这样的吗?且看。

    三、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之缘起

          大约两年前,我在与产品线一位负责人做工作沟通,当我们谈论如何在团队协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怎么再扩大成果时,这位负责人主动跟我推荐了一本书——《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Patrick Lencioni著),我立即就买了,花了一两周抽空看完了,我更多被故事情节中主人翁如何化解危机,关键时刻的处事智慧所折服。后来工作上,一旦遇到涉及团队合作领域的,我都会多些停顿和思考,比如:

    1)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技术难度的两个项目,为何一个项目,能事半功倍,另一个却事倍功半?

    2)怎样去处理表面上波平浪静,却暗流涌动的多团队协作项目?

    3)怎样去引导团队之间适度的碰撞想法,达成共识?

    4)怎样的团队合作水平,不太影响项目成败,是可接受的?

    5)怎样让并没有明显协作硬伤的多团队,各进一步,设定目标,继续提升协作水平?

         近期,我重温这本《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全书是一则引人入胜的管理寓言。故事中,为了拯救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董事长从外部请来了主人翁凯瑟琳,凯瑟琳不负众望,克服重重危机,把一个四分五裂的公司高级管理团队建设成一支真正的团队,并最终迎来企业成功。

         该书并没有正面去划分团队协作的成熟度模型,而是另辟蹊径,从最常见的五大障碍出发,梳理起一套模型体系,并具体罗列了如果具备/不具备其中每条障碍时团队协作的表现形式,如何克服该障碍,以及与上一条障碍之间的关系等,具有较高实操性。所以,这本书,同时是针对团队协作五大障碍的一本字典,教会大家如何诊断,如何治疗。

    四、当我们在谈论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讨论模型本身

         五大障碍所形成的金字塔如下图:

         这五大障碍不仅危险,而且非常常见,合起来,形成一套模式。常见到什么程度,可以这么说,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能实现真正的团队协作。五大障碍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合成模式的。其依赖逻辑如下:

    1)缺乏信任,是第一大障碍,当然它也不是无源之水,比如不愿/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缺点,会导致缺乏信任。缺乏信任,就会导致惧怕冲突;

    2)因为团队之间惧怕冲突,则只会讨论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于是导致欠缺投入,因为一旦投入做事/讨论,难免会有一些冲突;

    3)因为欠缺投入,所以共识只是表面的,那么逃避责任就是自然而然的;

    4)当普遍都在逃避责任时,who care共同利益,and then,无视结果

         上述连锁反应自然而然。反之,当我们建立起团队间的信任关系,就很有机会赢来良性循环。

    2、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模型

    1)理解层面

         当项目遇到困难,例如我们推荐的方案被无端搁置时,我们可以打开思路,想想团队协作这个话题,是否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举个例子,项目的合作双方都不采用工作前置法,我们作为敏捷教练,很容易想到去推介和实施一些诸如任务拆分、工作前置、高优先行等敏捷方法。殊不知,这些思路本质上来源于生活,大家都懂,但是,双方仍然不用。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经过多次撞墙后,我们最终发现,问题出在两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不够,因为相互不够信任,所以谁也不愿意分拆任务,担心工作量投入打了水漂。

    2)策略层面

          团队协作这个话题,有点像能力建设,正面去与咱们服务的产品线/具体同学沟通时,可能会造成气氛紧张,比如,凭什么说我能力弱,凭什么说我与别的团队合作的不好?这个领域是很难去做的,所以还得看人,看时机,讲策略。这里先不做展开。总之,运用好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这套模型,以及寓言故事中所流淌的冲突解决智慧,才是王道。

    3)行动层面

          我们工作是要帮助产品线成功,我们的武器库里,有方法论,有工具,也有团队协作的改进意识和方法(隶属人的大范畴)。为什么要格外强调这第三类武器?

    a)人是项目战斗力的源泉。在跨多团队的项目中,如果不能解决相互信任的常见障碍,则障碍就会如癌细胞般扩散,直到所有跨相关团队的任何项目都磕磕碰碰,甚至失败告终。《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中凯瑟琳多次提到:“我们必须首先是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同样,在互联网企业内部跨团队项目密集出现时,“我们必须首先是一支跨团队团结协作的大团队/多团队”!这是一切做事的土壤。

    b)团队协作的改进与方法、工具解决的问题层面不同,常常无法相互替代。本质上,团队协作的改进,解决的是“愿不愿做”这一底层范畴。方法论,比如敏捷、精益、看板,视觉思维等,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高层范畴。工具呢,比如某项目管理工具,解决的是“怎么更自动、更实时”等更高层面。层面越低,越是基础;层面越高,越是锦上添花。从做事的角度,当我们刚开始touch一个项目和相关的多团队时,我们不仅怀揣方法和工具,也要有一颗关注团队协作是否有障碍的心。

    c)敏捷领域不断会涌现出些新方法、新框架,我们需要花很多精力去跟进,这样才不至于落伍。于是,我们自己很容易在分配精力上有所摇摆,甚至刻意去回避项目中一切与“人”相关的topic。常见原因主要有:一是如果不在日常工作成果中套用一些最牛逼的方法论框架,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说我是搞敏捷的,这有点为了方法而方法;二是觉得团队协作领域没有一套成熟的可信服的成熟度模型,例如怎么打分baseline,怎么度量,不能量化的事情坚决不做,因为量化改进显得更牛逼;三是觉得这个话题太敏感,水太深,能躲则躲吧,怕被站队。只是,团队协作的问题,如恰原书中所说,大部分团队并未成为真正的团队,团队协作的障碍普遍存在,所以,在行动上,借此机会,想呼吁大家,我们一起,多留心、多思考,只有团队协作的土壤肥沃了,我们及我们所服务团队才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

    五、实战时若遭遇团队协作五大常见障碍,该怎么做?

         (参照小范围天使读者的反馈,这一部分是后来补充的,着重增强实战性。)

           我们先看下Patrick Lencioni在《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中是如何解决五大障碍的。首先,书中更关注是对于五大障碍及其关系识别、症状诊断等,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元素级的解决手段:

          上述方法,来自原书,很具体。以缺乏信任这第一条障碍为例,集体外出实践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很常用的解决方式,同时,团队领导的风格对于团队协作的影响很大。

          实际工作中,在解决团队协作障碍时,常常是融合应用各种方法技巧。在此基础上,我补充如下几条建议:

    1、在五层障碍的金字塔模型中,建议由上而下找表象,自下到上查原因

          五层金字塔中,越底层的障碍,越是原因,越是上层的障碍,越是导致的现象。比如,缺乏信任,容易导致惧怕冲突,惧怕冲突,容易导致缺乏投入等。

          从病情初诊来看,可以对金字塔从上而下扫描;从解决问题来看,我们应该从下而上去查根因。

    2、向上沟通,必要时,甚至上升至双方共同的老大出面;

          在遇到障碍时,做向上沟通,无异于有困难就扔给老大,这是很多人所忌讳的。于是,这又成了一个很好的过滤器,真的到必须上升到足够高的大领导时,一切也就迎刃而解,其中,很多的得失、利益、底线,在大领导出面前,就已经在煎熬中明朗了。

    3、时间是一方良药;

          被动等待,是一筹莫展或浪费生命,但还有种等待,名曰主动等待,这是种智慧。时间常常是方良药,有时双方争执不可开交,互不让步,在一个时间片段后,忽然,人变了,汇报关系变了,代表利益变了,此一时彼一时。

    4、组织重组,团队合二为一;

          原先,是团队与团队间的协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现在两支/多支团队合并了,于是成了团队内部问题,协作复杂度骤降。这条疗效好是好,但可遇不可求,并可能会带来些副作用,比如不利于小团队管理,合并后团队的boss很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追风郎:文章很赞,已收录专题“方法论”。
        此专题,纯干货,拼搏的人想找的宝典都在这里。
        欢迎关注专题“方法论”,欢迎投干货文章。错过这个专题,你就错过了简书。
        关注方法:点击编辑头像→编辑个人主页→更多→专题→方法论→关注→满满的收获
        或者http://www.jianshu.com/collection/e0f734a21aef→满满的收获
        郭池:@追风郎 收到。谢谢!

      本文标题: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及其在互联网企业中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cyrttx.html